直观性原则是教学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涉及引导学生直接接触实物、模型,或者通过教师的生动语言来描绘学习对象,从而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这一原则体现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发展规律,对于帮助学生将具体形象与抽象概念相结合,减少理解抽象概念的难度,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发展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都至关重要。古代教育家如中国的荀子已经提出了类似的思想,即“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则首次明确提出了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的意义在于:
1. 它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指导和调节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准则,直观性原则能够指导并调节教学的各个方面,为教师提供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2. 直观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选择。一旦确定了教学原则,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时就有了明确的指导。
3. 合理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灵活应用直观性原则,教师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