掷地有声,这成语源自汉语,拼音为"zhì dì yǒu shēng",其含义丰富且形象生动。它的核心意思在于描述文字或言语表达的力度与美感。当一篇文章或一段话掷地有声,意味着其文辞优美,语言富有力量,如同金石相击,掷地有声,令人印象深刻。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南朝宋的刘义庆在《世说新语·文学》中的记载,孙兴公对范荣期说:“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这里强调的是文章的力度与艺术性。
成语“掷地有声”不仅适用于文学作品,也常用来形容行动或决策的坚定和有力。它强调的是落实事情的决心,以及话语表达的坚定性,就像金石落地,声音响亮,不容置疑。
在文学作品中,一个掷地有声的句子或段落,能深深打动读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清代李汝珍在《把细地铁验只镜花缘》第八十一回中,用“斩钉截铁,字字雪亮”来形容一个精彩的灯谜,就充分体现了掷地有声的意境。
总的来说,“掷地有声”是一种高度评价,无论是对文章的赞誉,还是对行动的肯定,都传达出一种力度与美感并存的强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