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在我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用得到一个字,大家也知道,这个
字的读音是“敷畏切”,所以碰到性费的人,称呼起来也只有这样一种读音。
实际上,象这样不问青红皂白地把“费”字统统读成为“敷畏切”,
是大谬不然的。因为,这个字如果用以表示姓氏,就应该有三种不同的读音,
除了一般习惯所读的“敷畏切”之外,还有发音为“翡”的“附胃切”,以及
发音“●”的“彼肄切”。�
费姓这三种读音上的分别,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三种不同的读音,
分别代表了费姓三种不同的来源,真可以说是攸关大体,不能混为一谈,以
下,便是这三支费姓的来龙去脉。
读作“敷畏切”的费氏,根据考证,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大夫费●父的
后裔,费●父食采于费,所以他的子孙也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地命氏”地姓
了费,当时的费邑,就在今山东省鱼台县的西南方,该地现在仍有一处“费亭
”,相传就是2000多年以前鲁国费邑的旧址,当然,也就是这支费姓的最早发
源地。
第二支读作“附胃切”,也就是发音为“翡”的费氏,根据《姓纂》
的记载,则是夏禹的姒姓后裔。该书是这样说的:“史记云,纣幸臣费仲,夏
禹之后,江夏。”
由此看来,这一支费氏的始祖,是可以远溯到4200年前的夏禹的,殷
商末代暴君纣王的宠臣费仲,就是以费为姓的夏禹后代,后来,这一支费姓主
要是繁衍于江夏一带,古时江夏,就是今湖北省武汉周围的一片地方,跟第一
支出自鲁大夫费●父的费氏,在时间和地点方面,都是颇有一段距离。
另外,根据汉代史游所编著《急就篇》的“姓字注,却认为这一支费
氏是楚大夫费无极的后代。春秋战国时的楚国,是颛顼的芈姓后裔所建,则推
溯起来关系更远了。
第三支读作“彼肄切”,亦那发音为“●”的费氏,也是发源于春秋
时的鲁国,由鲁桓公的儿子季友所传,算起来是周文王的姬姓后代。这一段姓
源考据,是见诸《姓氏考略》上所记载的“音●”,梁相费●碑,鲁桓公子孝
友为大夫,有功封费,因氏焉。”
这个季友受封的费邑,也称为“●”,或叫“●”,司马迁在《史记
》上,曾以一再提到这个地方,譬如“周公世家”上提到“伯禽伐淮夷徐戌于
●”,及“厘公以汶阳,鄱二邑封季友”等事。这个费邑,现在的位置是在山
东省县的西南,当然,这一支费氏也是发源在这里,不过,却与发源于同省鱼
台县的那一支费氏,来源有所不同。�
根据以上的说明和分析,姓费的人士,当可对自己的来龙去脉,有了
进一步的认识。
在我国历史上,细数费氏的杰出人物,恐怕头一个就要数到东汉的大
学者费直,他所治的古文《易经》曾经被后世的学者推崇备至,更不晓得历来
有多少读书人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这部古文《易经》的研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