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成年人脊柱的长度约70厘米,女性和老人稍短,在前后方向有4个生理性的弯曲,自上而下分别为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这4个生理弯曲是直立位行走的哺乳动物特有的,使脊柱如同一个大弹簧,可有效地增加缓冲震荡的能力,加强姿势的稳定性。
脊柱的颈曲和腰曲凸向前方,胸曲和骶曲凸向后方。在胚胎早期,脊柱呈“C”形弯曲,人出生时颈部稍向前凸的弯曲,而腰部几乎是直的,胸部和骶部则保持原来的弯曲。当婴儿出生后2个月-8个月开始抬头、端坐时,颈部脊柱发生变化,逐渐形成永久性的颈曲,这可使头在身上保持平衡;当婴儿8、9个月开始爬行时,腹部的重量下坠使腰曲逐渐形成,您可以想象一下爬行的婴儿,头抬着逐渐形成颈曲,肚子下坠着腰部塌下去形成腰曲,因此爬行是人类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颈腰椎的健康尤其关键。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在要爬的时候被抱的机会多,稍大点就放到学步车中,这些都不利于颈腰椎,也是为什么现在颈腰椎病发病多的原因之一。
在老年人,因髓核脱水,椎间盘逐渐退化而椎间隙变窄,颈曲和胸曲逐渐消失,胸曲逐渐加大,从而形成老年性驼背。当人们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工作或弯腰搬物工作,可使颈曲和腰曲的生理曲度变直,从而改变相应的椎间隙及椎间孔而产生腰痛并可牵涉头部、上肢、下肢等相关神经分布区域的症状。
此外,脊柱的胸段还常有轻度向右侧弯,这是由于常用右手工作,右上肢肌肉的牵拉及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上部对脊柱压迫所形成的。在发生腰椎间盘突出时,也常常是向左侧突出,压迫左侧神经根而表现左侧下肢的症状。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说明什么问题?
正常的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脊柱的生理弯曲对保持身体各部平衡,缓冲压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常的情况下随着人年龄增长,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到老年时因髓核脱水,椎间盘逐渐退化变性而变薄,腰曲可逐渐消失,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出现老年性驼背。
在一些年青人出现腰椎生理曲度变直,这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患者长期坐位或一个姿势工作时间太久,出现腰椎周围肌肉韧带劳损,腰椎间关节稳固性降低,出现腰椎生理曲度变直。
(2)腰肌扭伤患者因腰痛剧烈,肌肉、韧带持续痉挛,牵扯腰椎引起腰椎生理曲度变直。
(3)腰椎间盘病变患者因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应椎间隙表现前窄后宽,可出现腰椎生理曲度变直。
腰椎生理曲度变直,相应各椎体间椎间隙变窄,对椎间盘压力增大,可增加椎间盘病变的发病率。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其维持上身平衡及缓冲压力的功能都大大降低,易产生相应疾病。腰椎生理变直是进行腰椎疾病诊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腰椎疾病产生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