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量的大小,取决于膜两侧气体分压差、弥散面积、距离、时间、气体分子量及其在弥散介质中的溶解度。肺气肿及其他肺组织病变,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时可引起弥散功能降低。临床上当肺部病变产生弥散功能障碍时,常同时有明显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其后果均导致缺氧。
气体弥散功能下降:弥散功能是换气功能中的一项测定指标。用于评价肺泡毛细血管膜进行气体交换的效率。通过肺活量的临床检查,可以作出诊断。男性为(28.84±4.84)ml/(mmHg·min),女性为(22.13±3.09)ml/(mmHg·min)。低于这个值就出现气体弥散功能下降。
肺过度充气:即通常所说的肺气肿。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按其发病原因肺气肿有如下几种类型: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旁间隔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
过度换气综合症:是一种身、心疾病。由于患者疲倦过度、精神紧张,刺激了植物神经兴奋,引起呼吸频率加快。这使得吸入的氧气、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增加,但血液携氧已饱和,所以过多的氧气并不能交换入血,相当于CO2排出过多。而CO2是血液中H2CO3的原材料,所以血液H2CO3减少,打乱了血液酸碱平衡,引发呼吸性碱中毒。如得不到改善,可能引起器官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