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面临着两个敌对势力:占据巴蜀的公孙述和控制陇西(今甘肃东部)的隗嚣。公元32年,大将军岑彭随光武帝亲征隗嚣,围困隗嚣于西域,同时也包围了公孙述的援军。光武帝见短期内无法攻下城池,便留下诏书给岑彭,自行返回京城。岑彭阅读诏书后得知,若攻下陇地两城,便可进兵蜀地。光武帝在诏书中也表达了人总是不知足,自己既得陇地,又渴望得到蜀地的心情。这个成语“得陇望蜀”便由此而来,意指贪得无厌。
2、得陇望蜀,汉语成语,拼音为dé lǒng wàng shǔ,其原意指已经取得陇右地区,仍觊觎攻取西蜀,现多用来比喻人的贪得无厌。
3、成语出处:《后汉书·岑彭传》记载:“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往往贪得无厌,得寸进尺的心态。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