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拥有多种代表性的戏曲剧种,其中越剧、绍剧和婺剧尤为著名。以下是这些剧种的详细介绍:
1. 越剧:越剧起源于浙江嵊县,最初是一种流行的说唱艺术形式,称为“落地唱书”。到了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它逐渐演变成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越剧曾被称为“孙小歌班”、“的笃班”和“绍兴文戏”等。早期越剧艺人主要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因此形成了男班。
2. 绍剧:绍剧,亦称“绍兴乱弹”或“绍兴大班”,在浙江绍兴、宁波、杭州地区以及上海一带广为流传。它起源于绍兴,并以绍兴地区各县为流行中心,1953年正式定名为绍剧。
3. 婺剧:婺剧,通常称为金华戏,主要流行于浙江金华、衢州、丽水、台州地区以及杭州地区的建德、淳安、桐庐,还影响到赣东北地区。由于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天定名为婺剧。婺剧的唱腔特点体现在其重感情和气氛的渲染,而不过分追求吐字和运腔的技巧。部分曲牌的唱词已成为“堂众曲”,在不同的剧目中可以自由套用。婺剧的昆曲与弋阳武班有一定的历史联系,其表演和锣鼓经与苏昆不同,更接近高腔;而大花面的发声特点为“滚喉”,较少使用鼻腔共鸣,曲牌旋律也与苏昆有所不同,装饰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