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什么

admin

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这条总路线,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下,处于贫困落后状态的中国人民,一旦掌握了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命脉以后,迫切需要过渡时期总路线,并且也有可能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便迅速发展生产力。

只有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用先进的生产手段改造和装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迅速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增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巩固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保国家的独立与安全,使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工业化和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

我国过渡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到1952年,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1953年到1956年,是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时期。

中国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制定,建设与改造并举,也就是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一化即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这是主体。三改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两翼。

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又是实现三大改造的物质基础。

而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两者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社会主义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是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