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科目二的教育心理学,涵盖75个核心考点,以下是重点内容概要: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中的心理规律,其内容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核心内容围绕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涉及学生、教师、内容、媒体、环境等五要素。教育心理学对实践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发展历经初创、发展、成熟和完善的四个阶段。
心理学史中,冯特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学科诞生,我国首本《教育心理学》教材出自廖世承。儿童认知发展、自我意识、埃里克森人格理论和智力水平分布等也是重要知识点。学习动机、认知风格、学习理论如加涅分类、成就动机理论和韦纳的归因理论等,都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教学策略和技能培养方面,如先行组织者、马斯洛需要层次、自我效能感理论以及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知识学习分类,如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以及知识结构的组织,如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是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记忆和遗忘理论,如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理解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和品德形成过程,以及教师的成长与教学监控能力,都是教育心理学关注的核心内容。
最后,了解课堂管理、群体动力和教学评价方法,如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以及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对于教学实践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掌握这些核心知识点,将有助于提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