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实践上,人力资源总监的角色定位应是高层员工、高级管理人员,因为他们要参与到各种决策与调配人员的管理事务中,属于组织的核心成员。然而,国内企业普遍将人力资源总监放置于中层管理人员的位置,这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依然滞留在人事管理的主要表现之一。中层管理人员不参与决策,就失去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工作职能,仅剩下事务性工作,如招聘、培训、考核、档案资料管理等。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决策功能还体现在人力资本的成本分析上,即人力资本会计行业所做的工作,包括对整个过程中遇到的项目进行成本分析,并将其汇入产品成本中,从而确定产品价格与利润。国内企业虽将人事部门改成了人力资源部,但其地位与职能仍停留在人事管理的工作职能上,仅夸大了绩效考核与培训职能,大多数还停留在形式主义的功课。
人力资源总监的角色定位值得讨论,不仅在国有企业,许多高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也仅是处理人事关系。与财务总监、销售总监等职位相比,人力资源经理与其他部门经理的薪酬差异显著,侧面反映了国内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视程度的问题。薪资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国内组织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价值,被一些自认为经验丰富的专家或培训师所误导。这也是国内人力资源管理难以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解决人力资源总监的角色和地位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入手。
决策层对人力资源总监的定位和思维方法至关重要。当前,无论是大陆的企业,还是台湾企业、欧美企业,决策者决定如何运作,然后交给人力资源部门执行,导致人资部门成为“小媳妇”,无法参与到企业决策中。人力资源总监的角色定位由企业决定,如果企业聘他主要是协助并参与公司规划性和战略性的工
作,属于决策层,则他应被视为高层员工;如果仅负责日常行政和人事等相关事务,不参与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规划的,则属于中层员工。有些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也称作人力资源总监,关键取决于企业的情况。人力资源总监需要主动承担重要角色,把自己视为企业的战略伙伴,只要让公司认识到其价值,成为高层员工是可能的。人力资源总监不参与决策,很大程度上是自身专业度不够,未能让领导层足够重视。人力资源总监观念上的改变,将影响整个部门和企业决策者,使人力资源管理从功能性管理上升为企业决策管理。
作为人力资源总监,在进入一家公司后,首先应对公司整体状况有深入了解,然后提出充分的报告,让公司决策层了解公司发生的事情、原因以及可能的状况。这样,老总才会认同人力资源总监,改变对人资部门的看法。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之一是发现问题并参与问题的解决。然而,人力资源部的价值并非一厢情愿就能体现,就像教育的价值一样,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
在组织设计上,如果人力资源总监下有经理、主管等,则可视为高层员工;如果人力资源总监上有一个副总,则人力资源总监属于中高层员工。在运作较为规范的企业中,人力资源总监的行政级别居于人力资源高级经理、经理、主管和专员之上,技术级别分为高级一级和高级二级,工资级别分为18级(B3)、17级(B2)和16级(B1),凸显了人力资源总监的“位极人臣”的地位。如果部门只有一个人,也会冠以“人力资源总监”的头衔,这时已无所谓高层、中层或下层之分。确定人力资源总监的地位和作用,应根据其工作内容而定,进行一次岗位评估,考察其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职位名称不应作为单独的考察标准。
综上所述,在各行业各企业的地位却可能会迥然不同。通常,人力资源总监在高层员工的职位,但在当前条件下,由于不处于核心决策层面,因此可归为高级职员,而非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仅仅被置于中层员工的地位。为实现角色再定位和增值,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在实践中需要掌握四大核心技能:一、掌握业务,成为企业核心经营和管理层的一部分,了解并参与基本的业务活动,具有强烈的战略业务导向。二、掌握人力资源,确保基本的HR管理和实践相互协调,并承担行政职能。三、个人信誉,具备良好的人际影响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掌握变革,懂得如何领导企业变革与重组。
扩展资料
人力资源总监(CHO),是现代公司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顶尖管理职位之一,CEO的战略伙伴、核心决策层的重要成员。作为一名人力资源总监,必须从战略高度努力构建高效实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成功进行人才选拔,建立科学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潜能,创建优秀团队,塑造卓越的企业文化,推动组织变革与创新,最终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