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脑的不断发育,在脑内同时进行着两个重要的过程:首先是神经元细胞、树突、和突触的不断生长,使得细胞体和树突疯狂地繁殖。其次是在这种细胞生长的同时,进行着神经修剪的过程。(在脑发育的过程中,如果神经元没有在适当的时候得到利用,它们产生联结的能力就会消失。这就是神经修剪。)在这个修剪的过程中,根据神经元的活动,脑有选择性地强化部分神经元,同时修剪部分神经元。不断持续使用的突触得以存活,而那些极少使用的则被淘汰。这就是"用进废退"原则的体现。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如果经常给儿童的大脑以某种刺激,就能强化大脑某些特定部位突触的机能。反之,如果缺乏刺激,突触就会被淘汰。 (二)越早越好 脑细胞的生长在6岁时完成90%,10岁时完成95%,20岁时全部完成。但是,在出生后的3年里,脑细胞会急速地生长到60%,所以这3年对人的一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生理解剖方面讲,新生儿出生时脑平均重量为390克,3岁时增加到1000克左右,而成年人的脑重为1200~1400克。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0~3岁时人的脑发育已达60%,是一生中脑发育最快的阶段。 新生儿在受到环境刺激时,其神经元的联结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增长。环境越丰富,神经元之间联结的数量越多,新生儿学习的速度就越快,如果这一时期能多给婴幼儿一些新的信息、新的刺激,脑细胞便会长出一个新的神经突起,接收的刺激越多,突起的生成就越多,孩子的潜能便越能发挥到极致。因此,要获得充分发掘和使用人脑的智慧潜能,必须及早开始,因为人脑发展的各种迹象均表明,人脑发育成熟以后,没有来得及开发的众多神经元就很难充分利用了。因此,抢在大脑成熟前的发育旺盛期实施教育训练效果是最优的,不仅能提高和激发大脑的创造潜能,而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递减法则 儿童的潜能遵循着一种规律,那就是递减规律。比方说吧,生下来具有100分潜能的孩子,如果一出生就受到恰当的教育,将来就可以具有100分的能力;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非常理想的教育,将来也只能具有80分的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具有60分的能力了。这就是说,教育得越晚,儿童与生俱来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少。这就是儿童潜能递减规律。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关键期内进行培养,就会出现儿童潜能递减的现象。这就是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根本原因。 如何才能减少或杜绝孩子潜在能力的递减呢?那就是尽早教育,不失时机地给孩子发展其能力的机会。事实上,人类生命的最初三年是身心迅速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学习的敏感期大多处于此年龄段。 (四) 大脑精华教育原则 婴儿对多次重复的事物不会厌烦,所以,3岁以前也是硬灌时期。婴儿依靠动物的直感,具有一瞬间掌握整体的模式识别能力,是成人远远所不能及的。婴儿的大脑还处在一张白纸状态,无法像成人那样进行分析判断,因此,可以说具有一种不需要理解或领会的吸收能力。如果不把你认为正确的模式,经常地、生动地反复灌入幼儿尚未具备自主分辨好坏能力的大脑中的话,他也会毫无区别地大量吸收坏的东西,从而形成人的素质。孩子到3岁时,就已经形成了长大之后一些基本性格的因素。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所有的人,都毫无例外地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他们3岁以前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对他性格形成及素质的影响。所以模式时期决定了人的一生。 日本早期教育专家井深大先生认为,孩子一生下来就在被动地接受各种各样地信息,如果大人能够有选择地给孩子输入有用的信息,就能够有效地刺激大脑神经的发育,这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潜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所以,我们在进行早期教育时向婴儿的大脑中输入"精品"。如看名画,听名曲,向孩子输入规范的语言。不教"奶话",只教规范化的语言避免在孩子头脑里堆积废物,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理解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