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涵盖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关键组成部分。
1. 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由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等部分构成。其中,确定教学科目是课程计划需解决的首要问题。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为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提供了依据,同时也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指南。
2.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五部分组成。课程目标,即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是课程计划的核心。
3. 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材料,一般包括目录、课文、指导、习题、练习、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课文是教材的主体部分。除了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如指导书、补充读物、工具书、挂图、图表、教学辅助用具、教学程序软件包、幻灯片、电影片和音像磁盘等,也可作为教材。
课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 整体化原则:在课程设计中,必须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和规划,对时间、内容、总体目标都要有全面的规划,确保课与课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 阶段性原则:对整体化的目标,应当进行阶段划分,使得目标更加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
- 个性化原则:在新课程改革后,对学生个性的关注不容忽视。课程设计应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不同情况,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