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1、通过阳性或阴性对比剂,改善固有对比。
2、静脉快速注射,在不同时相和时间点观察病变或器官的信号变化,判断血供信息。
3、特异性对比剂对组织的选择性分布,从而判断病变的生物学乃至分子学水平的信息。
原理与X线和CT不同,碘直接影响x线的穿透和吸收,增强的情况直接与局部对比剂的浓度呈线性关系;而MRI多选用钆、Fe、Mn等稀土元素,应用最广泛和最安全的是钆,这些元素含有很多不成对电子,具有很强的顺磁性,可以干扰邻近水质子的弛豫过程,导致T1和T2时间缩短。最终造成MRI图像中信号改变的程度也与一系列因素相关,包括:局部对比剂浓度、对比剂在体内的弛豫特性、组织的弛豫特性和MRI序列的参数设置等。
最常用Gd-DTPA,常规剂量的Gd-DTPA在体内引起组织弛豫率的改变与其剂量呈正比。
常规增强:CNS和骨骼肌肉,侧重于强化行为和增强效果的观察,而对于增强的时间过程则没有特别的要求。对时间依赖不明显,注射后20-30min都可以很好的观察。在CNS和骨骼肌的增强机制和对比剂浓度、血管结构、局部血流灌注状况和血脑屏障的完整性有关。病变强化表现可在注射对比剂后持续较长时间,在一般的CNS疾病不同时间点的观察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动态增强扫描:腹部脏器、垂体、乳腺疾病。侧重对不同时间点强化行为的观察。应选择快速的T1WI序列,首选扰相GRE序列,腹部需采用屏气扫描方式。垂体首选冠状位。对比剂的峰值时刻采集K空间中心区域的信号,如没有采用K空间中心优先采集,那么我们就应该是序列扫描中点的时刻与对比剂峰值到达兴趣血管的时刻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