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
1.引导学生自主的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强调,德育应以尊重与信任学生为基础,同时严格要求学生,旨在促进学生品德的健康发展。实践中,需把握:尊重信任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在严格要求中体现信任与支持;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辅相成,注重爱的适度与严的规范。
长善救失原则侧重于发现并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抑制消极落后的一面,引导学生自我提升。实践要点包括:消除刻板印象,全面了解学生;扬长抑短,促进学生发展;激发学生自我利用积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疏通引导原则主张利用正确的理论、事实和榜样教育学生,消除思想障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进步。实践需注意:循循善诱,启发学生思考;深入了解学生,采用多种疏导方式;平衡正面事实与负面教训的作用;建立多方面教育网络。
2.施加教育影响的原则
注重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原则强调,各方面的教育应协调一致,教育前后连贯。实践应关注:各阶段教育衔接,系统性分层次展开;学校内部教育协同一致;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建立多方教育网络。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要求,既要培养班集体,依靠集体教育个人,又要重视个别教育。实践要点包括:建设良好班集体;通过集体教育学生;兼顾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
3.促进品德内化的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言行一致的品格。实践需注意:全面协调发展,注重重点教育;引导学生知行一致;教育者自身要以身作则。
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原则要求,教育与自我教育并重,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实践要点包括:认识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关注自我教育特点;引导启发自我教育;培养与指导自我教育。
二、德育实施的基本方法
德育方法多样,需灵活选择与运用。认知明理法通过认知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德性道理,促进品德发展。心理咨询法通过询问解答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榜样示范法通过展示正面人物影响学生品德。实践锻炼法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品德。陶冶教育法通过环境熏陶培养学生品德。自我修养法通过自我学习与教育培养品德。品德评价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实践德育方法需注意: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应考虑师生关系、教育机制、教育时机、教育观念、时空条件、对象差异等因素。确保方法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促进学生品德的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