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admin

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学习形成某种行为上的变化。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教学强调行为塑造和矫正。

代表人物:

1. 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观点:①频因律:行为练习得越多,行为习惯形成越快。

②近因律:越近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2. 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

观点:①准备律:学习者对某刺激与准备状态有关。

②联系律:联结的牢固程度与联练习数有关。

③效果律:联结的增强或者削弱与反应后得到的是奖赏还是惩罚有关,奖赏会增强联结,惩罚则削弱。

3.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观点:①正强化:机体希望增加的刺激。

②负强化:机体力图避开的刺激。

③程序教学法:小步调、强化学习、及时反馈。教学观教师是教学控制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局限性忽视了人学习的社会性和主观能动性,把所有的思维活动都看作“刺激-反应”的联结。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引起学习者认知结构上的变化。学习是将外在事物的关系内化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

代表人物:

1.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指导思想: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主动思考,探索新知。

特征:①强调学习过程

②强调直觉思维

③强调内在动机

④强调信息获取

2.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学习者主动将新知识与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实质联系条件:

①主观:学生表现出主动学习的倾向,而非死记硬背

②客观:学习的内容具有潜在意义,能够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产生实质联系。教学指拍誉观教师是教学组织者,学生是主动获取知识者。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对周遭事物认知结构的过程。

思想渊源:

1. 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注重通过直接经验培养学生。

2.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就是促进学生向下一个发展区进步。

3. 皮亚杰同化顺应理论知识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同化:新知识融入到原来的认知结构中是同化。

顺应:新知识改变了原有的认知结构是顺应。教学观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主动建构者,探索者。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学习的实质是促进学习者个人发展与成长,学习是人为了自我实现自主发起的活动。

代表人物: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 罗杰斯的自幼学习理论教学观教师是学习的服务者,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局限性过于理想化,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