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周口古代名为陈州,简称“陈”。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提到,太昊是东夷部落首领,与蚩尤同属同一时代,同时被《楚帛书》认为是神农伏羲。伏羲生活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因此周口的历史至少已有六千多年。周口被誉为华夏先驱、九州圣迹。
周口的历史故事众多,其中伏羲创立八卦图并赠予女娲鹿皮聘礼的故事最为人熟知。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记载,伏羲与女娲结为夫妻,并规定天下的婚配习俗。之后,伏羲撒五谷滋养万民,女娲则修筑城郭保卫百姓。
周口之所以得名周口,源自明朝初年。据《周口县志》记载,当时这里还被称为陈州。一条大河流经此地,河边有一位名叫周姓的艄公,自愿摆渡,运送人口和物资。由于他的善举,使得这里的交通大为改善,也使周口迅速繁荣起来。于是,人们将此地改名为周口,以示纪念。
女娲筑城、伏羲撒五谷、老子诞生等历史故事,赋予了周口深厚的文化底蕴。周口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伏羲与女娲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于婚姻制度和农业文明的重视。
周口作为东方青帝太昊的国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太昊帝,即包牺氏,继天而生,首德于木,为百王帝。他的地位在《周口县志》中有详细的记载,其主春,象日之明,世称太昊。这种描述,不仅揭示了周口的历史背景,还强调了太昊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
总之,周口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伏羲、女娲到老子,周口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