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常熟生活变化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必要性

admin

素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美誉的常熟市同内江市一样,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中,用文化领先带动发展率先,以文化“软实力”提升经济“硬实力”,一直是常熟市决策者的不懈追求。

  由于历史原因,虞山山麓建有许多商店、住宅、医院等建筑,环境比较杂乱,市民也有意见。常熟市投入数亿元,实施“亮山工程”,将这些缠裹山体的杂乱建筑全部拆除,挖出映山湖,修建石拱桥,铺设大草坪,砌出散步径,修复古城墙,虞山东坡焕然一新,成了山水相映的风景佳地。“十里青山半入城”的风姿,使常熟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第一个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国际花园城市”称号。

  常熟城里的书院街、北门大街、虞山北路一线是地价昂贵的“黄金地段”,却聚集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古琴艺术馆、翁同和纪念馆等十余家文物保护单位,形成一条“图博文”特色文化街。常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通过街景改造,如今整条街粉墙黛瓦、典雅秀丽、气韵贯通,成为古城改造中保护出的一条有形“文脉”。

以千年古城为依托,挖掘山水文化内涵,常熟在文化产业上大做文章。从2005年开始,常熟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办起了国际性的大型文化活动——尚湖国际文化节,这不仅让百万常熟市民领略到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而且把扎根乡土的民间艺术以及开放的常熟推向了更为广阔的世界舞台。对于提升常熟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经济、旅游等领域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在,常熟每年五月的尚湖国际文化节、九月的沙家浜旅游节、十月的“服博会”等重大文化活动,成为常熟向国内国际全面推介自己城市品牌的有效载体,提高了常熟城市美誉度。品茗虞山、垂钓尚湖、烽火怀旧沙家浜……这些常熟的旅游资源,正以其丰富的人文内涵,越来越受到八方游客的青睐,也带动了常熟旅游经济的发展。

  确保公共财政向公益性与乡村文化设施倾斜,是常熟提升地区“软实力”的另一举措。“十五”期间,常熟市累计投入文体设施建设经费12.4亿元,完成博物馆、大戏院扩建,新建图书馆、游泳馆、美术馆、古琴馆、评弹艺术馆和国际展览中心,凭借一流的场馆设施,常熟先后成功承办了世界杯跳水赛、世界杯滑水赛、全国跳水冠军赛、十运会分区赛等,城市知名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浓厚的文化氛围,一流的投资环境,使常熟成为了外商投资兴业的首选地。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多家企业落户常熟,中国名牌、驰名商标数量在全国县级市中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