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年7月28日,国内尿素市场价格普遍下调,幅度约50元/吨。山东、河北、陕西、山西等地的尿素出厂价集中在2300至2320元/吨区间,部分报价已跌破2300元/吨水平线。
2. 尿素,俗称脲或碳酰胺,是一种由碳、氮、氧、氢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物理形态为白色晶体。作为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它在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含氮物质的主要终产物。
3. 尿素作为一种中性肥料,适宜于多种土壤和植物。其优势在于易于储存、使用便捷,对土壤的副作用较小,是应用广泛的一种化学氮肥,也是氮含量最高的一类氮肥。工业上,尿素的合成主要通过氨气和二氧化碳在特定条件下反应完成。
4. 尿素作为一种高氮含量肥料,属于中性且速效的肥料类型,也可用于制造多种复合肥。它在土壤中不会残留有害物质,长期施用对作物无害。在畜牧业中,尿素可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添加剂。然而,在造粒过程中,若温度过高,可能会生成少量的缩二脲,这种物质对作物生长有潜在的抑制效应。
5. 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的缩二脲含量应低于0.5%。若缩二脲含量超过1%,则不适合用作种子肥、幼苗肥或叶面肥,其他阶段的尿素施用量也应适度,避免过度集中。
6. 尿素作为有机态氮肥,需在土壤中的脲酶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尿素的施用应提前4至8天于作物的需肥期。
7. 尿素适用于作为基肥和追肥,有时也用作种肥。在转化前,尿素分子态且不易被土壤吸附,因此需避免随水流失;转化后形成的氨易挥发,故尿素施用时也应深埋并覆土。
8. 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受到土壤pH值、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在土壤中性条件下,适当的水分和温度越高,转化越迅速。尿素水解后生成的铵态氮,若表层施用可能会导致氨挥发,尤其在碱性或碱性土壤上更为明显。
9. 尿素适用于所有作物和土壤类型,可用作基肥和追肥,适合旱田和水田施用。然而,尿素在土壤中的转化可能引起铵离子积累,导致pH值上升2至3个单位。此外,尿素中含有的缩二脲在500ppm浓度时,可能对作物的幼根和幼芽产生抑制作用,因此不宜用作种肥。
10. 尿素(氮肥)能够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使作物枝叶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