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老板来我校咨询,他说:他在欧盟好几个国家都有生意,深感不懂外语寸步难行!过了春节要去西班牙,下半年要去荷兰,可能中间还要去一躺法国,估计还要去一次意大利,每个国家都得呆几个月,究竟是学西班牙语、学荷兰语、还是先学法语、意大利语?我要去XX国,你们有开X语(小语种)吗?类似的电话咨询一天有时接到好多个。是否去哪个国家就必须先学会该国的语言?我们的回答是:完全没有必要。除非是专门学语言的,一般人还是以先学好英语为上策,因为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相当于我国的普通话,并非到哪个国家就非得先学会该国的语言。尽管汉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还是把英语定为官方语言或第一外语,就通用性而言,英语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外语。由于工作原因,笔者曾与德国、法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尼日利亚、印度、瑞典、巴西等10多个非英语国家的人士打过交道,曾专门就英语的通用性问题问过他(她)们,从而了解到,尽管这些国家的人们平时只说本国语,但一旦有外国人用英语向他们问路、买东西、过海关、上餐厅等,他们绝大多数也能用英语回答。这就好比我们温州人平时在一起大多说温州话,不说普通话,但一旦有外地人用普通话问我们或环境所迫,我们大多数人也能听会说普通话。这与外地人来温州是一个道理:外地人是否必须先在他们本地先学好温州话,再来温州呢?肯定不会的,因为在外地学温州话就根本不可能真正学会,说不定自以为学了几句温州话,可到温州后却谁也听不懂,那才真叫得不偿失呢。试想一个外地人来温州打工,即不会说温州话,也不会讲普通话,只会说谁也听不懂的外地方言、土话、恐怕他在温州就有点寸步难行了!但只要他会普通话,在温州生存就没有问题。以后再在温州话的氛围中再学温州话就更好办了。去年的外地人温州话演讲比赛中,有些外地人的温州话真是“好兮好”!这就充分说明了语言环境(氛围)对语言学习所形成的巨大制约作用。比较而言,所有外语中,只有英语的语言氛围在我国还算浓厚一些:电视有英语新闻、教学频道;招牌门面中英文对照;VCD、DVD外国片全是说英语;电台有英语节目;报刊杂志文章中经常出现英文;等等,而其它小语种的语言氛围基本没有。根据外语学习学的理念:语言氛围是决定学习该语言成败的关键。英语难学,是否其它语种要好学一点呢?其实这只是“想当然”。有人生动地比喻:小语种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英语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感到英语难学的首要关键因素是没有突破国际音标大关,没有真正入门,从而导致听不懂、说不出、单词记不住!一旦真正突破了国际音标大关,越学越容易。第二是中国人普遍的“羞怯”心理,怕说错,怕别人笑话,其实英语只不过是一门交流的工具,英语学习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除了老师传授外,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交流才能真正的掌握(English is learned well through communication).第三是“速成”广告宣传害人不浅,轻信“多少个小时、几天记几千单词、几周学几年的英语”,一旦事与愿违,就对英语产生了畏难、厌恶情绪,进而放弃不学。当然,那些英语已经学得差不多,或需要学一门第二外语的人,也是可以学其它语种的,但英语基础非常重要,语言是触类旁通的,英语好了,再学其它语种很有帮助。此外,学英语切记一曝十寒,每天至少要接触半小时以上,效果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