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姜山中学就读的体验,是一段充满挑战与回忆的时光。从地势低洼、易受台风与暴雨侵袭的环境,到连接食堂与教学楼的木制通道,再到操场如地球缩略图般的独特风貌,这些记忆都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校园画卷。
在姜山中学,我度过了三年的时光,期间经历了不少变化与成长。学校虽未严格区分快慢班,但大家心知肚明,每届14个班中,1-4班为理科创新班,9班则是文科创新班。与城南中学的资源共享,让学习资源更加丰富,而学校鼓励政策更是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机会。尽管学校不强制穿校服,但在升旗仪式时披上校服成为了常规仪式。
课间操中,学校自创的“精忠报国武术操”成为了独特的校园文化,现在听到这首歌,我还会想起那位像牛蛙一样的体育老师。冬季的晨练,让我们在操场一圈的走动中,被励志歌曲所包围,仿佛那些旋律成为了我们青春的背景音乐。
高一刚入学时,教学楼后废弃的楼房上,大妈们利用土地种植蔬菜,而到了高三时,楼房重建,与教学楼连为一体,增添了电梯,成为了学生们探索的乐园。小情侣们在黑暗中窃窃私语,成为了难忘的青春记忆。高三时,我们搬到新教学楼复习,新奇感与临近考试的紧张交织,食堂也迎来了大变样,菜色更加丰富。
宿舍生活充满乐趣与挑战,一间八人寝,只有一个厕所与两个洗漱台,清晨上厕所成了难题。夏天,女生们两两一起洗澡,不再害羞,因为担心晚自习时间来不及。手机与MP3的使用被限制,但仍有学生偷偷携带。熄灯后,耳机中传来的音乐或是电台成为了夜晚的陪伴,但总是避免不了被寝室大妈与老师检查的风险。
在姜山中学,有两个重要的事件:运动会与元旦通宵晚会。运动会开幕式上,班级彩排风格各异,展示了青春的热情与创意。通宵晚会与烟火大会,成为了我们与鄞州中学和鄞州高级中学学生相聚的时光,充满了欢笑与热闹。
校门口的沙县美食成为了学生们的天堂,六块钱一份的炒面炒年糕,搭配辣椒酱与鸭腿,美味无比。流动小贩的饭团、煎饺、鸡蛋饼等小吃,成为学生们放学后的首选。新华书店的关门与“有间书店”的回忆,以及与老板阿祥的互动,成为了姜山中学的特色。
在姜山中学,不仅有美味的食物,还有难忘的活动与经历。图书馆里的言情小说,成为女生们传阅的热门,摘抄优美的句子成为了日常。烫发、指甲油与耳钉的选择,虽然有限制,但依然让我们觉得是独一无二的。
尽管高中生活充满了挑战,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对青春的执拗与热情。在操场上散步的时光,或是教室门口的阿鲁巴游戏,还有学校电台的点歌与祝福,都成为了我们青春记忆的一部分。如今,我们怀念着那奋笔疾书的高三,同时感谢那些默默付出的老师。
在姜山中学的三年时光,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每当我回想起那里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怀念。感谢那些与我一同度过这段时光的朋友们,以及那些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