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
(1)明确注意目的,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能够较长时间维持注意,就必须明确某一学习活动的目的,以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所安排的每一步骤的具体任务。当对学习和工作的目的、任务有清晰地了解时,就会提高自觉性,加强责任感,集中注意力。
(2)用兴趣鼓励注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注意力集中的源泉。兴趣广泛,可以引起更多的无意注意,使人在轻松的条件下接受影响、学习知识。兴趣广泛除能发展注意力,还可使人的知识结构合理、全面地发展。
(3)用责任心约束注意力,明确地学习目的能使人产生责任感,责任感能促使采取各极行动,并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心理学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能预见行为结果并深刻理解其意义时,就能集中全部注意力去从事这项事业。
(4)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心理往往容易兴奋不安,感到难以平静,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时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手段来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如做作业前先回忆知识结构或某实验趣味来控制自己,进而通过迁移来培养注意力。
(5)以适当的难度维持注意力,学习和工作中适当的难度可以增强自信感、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些心理状态无疑可以使注意力调动起来。有些同学在做容易的习题时会犯困,这时可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来做,集中注意力后,再回头做基础题。
(6)保持情绪平静,发展注意力,要保持和培养有意注意,还要尽量避免环境中能分散注意的干扰刺激,排除个人心中不安的思想情绪做到情绪稳定,心情舒畅,使心中疲劳减少至最小限度,这样能较好地保持注意力。
(7)劳逸结合,加强营养,有意注意是一种脑力劳动,要消耗大脑细胞能量。在日常生活中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和加强营养可以有效地增强自己的注意力。大脑兴奋与抑制相互交替的规律决定,无论何种形式的劳动都需要劳逸结合,脑力劳动尤其如此。
(8)注意力的转移要合理,注意力的转移是根据任务的改变,及时把注意力转向新的目标。及时转移注意力,可使人适应情况变化,根据需要把注意集中到新的任务上,这样才能连续地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
(9)关注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分配是指导同时注意几个目标,合理分配注意。这位闻名遐迩的心算家,能力极强,几乎没被人考倒过。他原以为青年要问火车上共有多少旅客,没想火车一共经过多少站,因而青年用一个简单的问题考倒了这位心算专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注意分配是否恰当,对工作效果影响极大。当注意分配不适当时,即使是简单问题,也可能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