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客户
分析客户组织架构,找出四类角色:使用者、采购者、技术把关者和决策者。使用1+2+1模型合理分配精力,有效推进项目。发展一个向导,获得内部信息,该向导可以做你的眼睛和耳朵,他不仅可以提供客户内部信息,更能为你指明推进项目的方向。如果没有熟人,就选择距离成交更近的人,或者选一个跟你价值观相近的人。
二、建立关系
让客户对你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信任的过程,这个认可可能是客户相信你的产品能解决他的难题,相信你的产品比别人的好,也可能是客户觉得你这个人靠谱,你的公司靠谱,跟你合作放心。如何跟采购建立关系?通过回答问题问问题。采购通常都会问:“请问行业中有哪些比较有名的企业用过你的产品?”你就可以这么说:话术“A客户就用过我们的产品。他们反馈过有几方面的提升,分别是一、二、三这几点。这几点也是我们跟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但是,我想知道,是不是这几方面都是您想达到的目标?”通常这个时候,采购可能就会说:“其中一和三我们是需要的,二我们并不需要。”那这时候你就得追加一句,“除了这两点以外,您还有什么希望达到的目标呢?”
如何跟用户建立关系?在销售流程中的主要价值在于反馈,反馈自己对产品的需求,反馈产品的试用体验,是整个销售过程中信息流转的结构洞。沟通三步:至少和使用者直接沟通一次,对于使用者来说,他们只关心一件事,就是你以及你的产品能帮他解决工作问题。你能把问题解决到他心坎里,他就会倾向于你。第一步,要先定位真实需求。作为销售,你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他挖掘出真实的需求。如果你的产品专业性很强的话,沟通的时候最好带上技术人员一起。然而,需求的背后往往不只一个解决方案。第二步就是规划解决路径。第三步约下次见面的时间。
如何跟把关人建立关系?【坦诚不足,获得搬救兵的机会】【用破绽吸引反驳,让客户意识到你的产品正合适】这个破绽一定是一个客户不需要的功能,或者技术参数。这就需要你做好前期调查,从你能接触到的所有资源那尽量多地搜集需求,排除出客户一定不需要的。
怎么应对强势的决策人呢?应对强势的决策人,不是想方设法让他认可你的产品,而是要建立平等对话关系。【拥有对等关系意识】你不是在说服决策人买你的产品,而是和他共同解决问题。】【请教业务问题,转换师生关系】【利用自身优势,拉平不对等关系】讲他现在面临的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其实,决策人并不是很看重产品本身。因为我们知道大多产品差异化并不大,而且能来到他面前的产品,都是经过了层层把关的。他更看重人。他要看这个销售是不是有能力承担这个大单的责任。而能跟决策人平等对话的销售,大多是拥有这个能力的。
谁适合发展为向导呢?使用者和采购,最适合作为向导的人选。【利用情绪】使用者是最急于解决问题的人。当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他的情绪就需要一个出口。当发现对方有类似情绪的时候,给他机会,让他发泄出来,并且表示真诚的理解。采购最在意的是如果我采购了你的东西,你的承诺是不是都会兑现?你的产品会不会出问题?订单履行了之后,公司和同事会夸奖我还是会埋怨我?你要在一开始就提供足够的证据,帮他消除这些顾虑。比如,关于产品质量的所有参数、数据、证明,都提前准备好,给对方讲清楚;过往你的产品是如何帮其他客户解决问题的,用事实告诉对方,你会履行所有承诺;尤其是以往客户的好评,一定要让采购知道,告诉他,这样的好评他未来可能也会收到。如果他对你们合作的预期是安心的、积极的、充满期待的,你们的关系就会更进一步。
【直接引荐】我们直接要求引荐,对方都会拒绝,至少是犹豫,因为他不知道你会跟对方说什么,会不会对他产生负面影响。这时候,如果你告诉他你会问什么,而且,这个问题只有特定角色才能回答,他就没理由拒绝你了。
三、挖掘需求
备课,给客户的基本需求做层次区分。【区分需要的和想要的】需要的就是一定要有的,想要的就是没有也行,但有的话更好。举个例子说就是,水、空气,肯定是我们需要的,没有它们我们无法生存;而咖啡、大房子、豪车,这些都是想要的,就算没有也没关系。一个是因人而异,有人嗜咖啡如命,有人对咖啡不屑一顾;另一个是因目标而异,当你的目标只是活着的时候,需要的就只有水、空气、食物,而当你的目标是精神饱满地工作,那咖啡也可能变成你的需要。
采购需要什么?需要的,是高性价比;想要的,是低价。使用者,产品能按时交到他的手里,用起来顺手,这就是他的基本需要;如果能提升他的工作效率,提高业绩,那就更好了。技术把关人,最需要的是产品安全,产品质量有保障,就算出问题也不能是大问题。如果有点小毛病,有人能及时响应解决问题,这也是必须的。
【尽量满足客户需要的,少量满足客户想要的】挖需求的关键,不是问对问题就行,而是要在对的时机,问对的问题。【预测客户需求,锁定有利于你的需求】挖掘需求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提问,而是在确认需求,甚至是引导需求。通过前期备课,比如竞品分析、客户分析,提前预测客户想要的是什么,掌握客户的需求库,锁定哪些是对自己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推进。这个有利的需求往往都是客户想要的,而不是客户需要的。
【用SPIN模型提问,导向有利于你的需求】S-situaiton question,状况询问,也叫它背景提问。了解对方目前出现的问题。销售要卖的产品是一款根据拼图的特殊需求研发的灰板纸。他找到一家从生产包装盒转型生产拼图的公司,这个客户现在沿用了包装盒原材料的供应商,如果目前他们的拼图生产没有问题,那他就很难有销售机会。于是销售这么跟客户说:“林总,听说你们公司现在也在接拼图订单了,做得怎么样啊?”对方说:“马马虎虎,订单量跟我的理想状态还有一定的差距。客户对产品不是太满意,不放心把量大的单子下给我。”
P-problem question,难点问题,针对具体的问题提问。缩小问题范围,锁定具体的痛点。他说:“按说您生产了那么多年的包装盒,现在做拼图,就是换条生产线的事,产品质量还能出什么问题呢?”客户说:“我这边供应商给我打样的时候都能通过,但是等到批量生产的时候,就经常出现分层、变形的情况。后来别人给我介绍了一家不错的原材料供应商,但是厂子在广东,离我这太远,订的货少了人家根本不发货。”
I-implication question,内涵问题,用来扩大痛点。销售说:“林总,我觉得目前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灰板纸的品质没法达到制作拼图的标准;另一个是供应商供货不稳定,影响我们的生产进度。您觉得哪个问题是最重要的?”紧接着销售说:“如果退货重做,各方面成本应该不少吧?”客户说:“可不是吗。重新买原料得单独包车,这成本就不少。重做还会延期交货,客户还特别不满意。好订单大订单也接不下来,产线吃不饱,人工成本在那摆着,现在生意真的难做。”
N-need-payoff question,有关需求跟回报的提问。最后销售说:“林总,根据您说的我可以看出来,其实您需要的是一款不分层、不变形的原材料,而且这个供应商要反应快速又稳定,3吨、5吨也能给您发货,是吧?”客户说:“是。”
【根据客户特征,选择提问时机】客户先发言,就等客户说完再提问,侧重模型后两类问题;客户不发言,就先做铺垫,创造交流环境再开始提问。
四、谈判成单
第一次见面就拿下合同的,大概也就只有30%,大部分情况是,即便是忙得不得了的最终决策人,也要见两到三次,才能点头同意合作。想要决策人点头,那面见他的目标就不能是一次搞定,而是谈成最好,谈不成也别谈死。
【从决策人角度找关注点】有两个背景信息,可以帮助你判断决策人可能关注的方向,第一个背景信息就是决策人今年最大的任务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未来的规划又是什么。第二个背景信息,就是决策人在这个岗位的任职时间。求增长,还是求稳?
【主动提出下次再谈】想避免谈死,一定不能冷场,得让谈话延续下去。在没有完全谈死的情况下,找个机会下次再谈;或者,上个请教,针对对方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用开放问题,回应你不熟悉的话题】顺着客户提的话题聊下去,重点是引出客户自己的观点。你先提就有讨好之嫌,客户主动提他感兴趣的话题,关系就有了往朋友关系上发展的苗头。
【用承上启下的话术,推动决策人做抉择】关于这次合作,你还有什么顾虑或是问题?等客户表达得差不多了,先肯定题外话的价值,再引回主题,推动决策人抉择。
五、跟进回款
【转变态度,理直气壮地要账】客户会因为欠你钱,而不好意思见你,欠你钱越多,时间越长的人,可能关系离你越来越远。
【话术层层递进,驱动客户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