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早餐不仅是开始一天生活的仪式,更是一场味觉的盛宴。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一碗热腾腾的虾籽面便成了老南通人的首选。河虾在入夏时节大量上市,4至6厘米的母虾,肚皮鼓鼓的,包裹着上千粒虾籽,仿佛一个个骄傲的舞者。河下温暖的水流中,昨晚下水的丁字形筒状虾篓里盛满了它们的收获。每公斤虾能收集到50克虾籽,日复一日,一个夏天才能积累8公斤左右。虽然价格不菲,但吃货们依然难以抵挡这份鲜美的诱惑。
虾籽面常常被盛放在青花瓷高脚碗中,一碗下去,不仅满足了味蕾,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每一口拌面,都能感受到颗粒饱满的虾籽带来的弹性和鲜美,仿佛一个个小小的舞蹈家在口中跳跃,让人回味无穷。这不仅仅是一碗面,而是一场食材与味蕾的完美碰撞,在清晨的早餐店里,河水的鲜甜被全部扫荡进胃中,南通人的一天,也从这里真正开启。
南通的早饭里,还有一款霸道的蟹黄包,让人无法抗拒。如东掘港砖桥西的旗杆巷深处,藏着一家远近闻名的餐馆“丁普照”,它的蟹黄包个头硕大,一个就能霸占你的胃。刚蒸出的包子松软可爱,黄澄澄的蟹黄油透过薄薄的面皮隐约可见,有些馅料迫不及待地从面皮中渗出,让人垂涎欲滴。一口咬下,汤汁丰盈,浓郁的蟹黄香味鲜甜柔滑,妙不可言。掘港自古水系丰富,丰沛的水资源让鱼虾蟹丰盛,丁普照蟹黄包选用的是当地刚捕来的野生绒螯蟹制作而成。
在菊香蟹肥的时节,店中每天都要购回四五十斤螃蟹,七八人围坐剥蟹,蟹黄与蟹肉分开处理,蟹黄用脂油熬成蟹油,做包儿时抹于折皱处。蒸出的包子开口黄边,犹如一朵盛开的菊花,既好看又好吃。随着老城区改造,旗杆巷早已不在,但丁普照蟹黄包的制作工艺却得以传承,掘港的点心师傅仿照原来工艺继续制作,让这道美味得以延续。
南通的早餐不仅有滋味,更有趣味。最有特点的缸爿,形状像水缸打碎后的碎片,南通方言读作“钢板”。天一蒙蒙亮,缸爿店就开门营业,远远就能听到缸爿槌儿在案板上敲出的响声。不一会儿,热烘烘的缸爿出炉,馋晕了几个小孩。这不仅仅是一道小吃,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