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现率的确定原则包括多个方面,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首先,折现率需高于无风险报酬率,通常参照政府发行的国库券利率、银行储蓄或贷款利率,此部分为风险报酬率。在市场经济中,每项投资均伴随风险,折现率高于无风险报酬率,旨在激励投资者获得额外收益。
其次,折现率应体现投资回报率。在正常市场条件下,投资回报不应低于机会成本。在无形资产评估中,折现率反映的是资产预期收益率,风险越高,期望收益越大;反之,风险越低,期望收益也越低。
再者,折现率需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造成的贬值应纳入折现率计算。若已考虑通货膨胀影响的资产未来现金流,则评估折现率时亦应加入通货膨胀率,反之则不需考虑。
折现率需与收益额的计算口径相匹配。收益额依据评估目的可能采用净利润、净现金流量等不同计算方式。若预期现金流已调整资产特定风险,则在评估折现率时无需再次考虑;若基础是税后,则需调整为税前折现率。不同收益额的评估需确保折现率与收益额计算口径一致,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合理性。
最后,折现率需体现资产的收益风险。收益与风险并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追求高收益往往意味着承担高风险。因此,在选择折现率时,需能反映资产的收益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