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滚动2年,如果是计划报考4门中的3门,那时间就按3门安排;如是计划报考4门,主攻3门,最好是4门一起过的情况,时间就需要按4门的安排。
管理和法规2科最少安排1.5个月,经济1个月,实务1.5个月,实务如果考市政的话还需要更长点,市政的专业太多了。如果上班比较忙的,不能只计划4个月,要半年起步。工作忙每天能看书的时间就少了很多,所以计划时间还是有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计划。
计划过程中,第一遍可以先把管理,法规安排在前面,经济和实务在后面。第二遍的时候就需要4科穿插着安排了。时间上安排完就得进入实际内容学习。
首先分析下4门科目的特点:建造师4门中除实务,其他3门都是基础科,也都是选择题型。
管理,法规比经济简单点,听基础课2遍+做题就够用。基础课根据自己喜欢的风格选择讲课老师,第一遍跟着老师过遍教材,在过第一遍的时候可以选择思维导图的形式,因为思维导图可以给自己搭建各章节的框架,各章节的框架搭出来,整个知识体系就出来了。可以把重点标注上,听不进去课的时候可以看下,更清晰地了解重点是哪些。同时思维导图是让教材从厚读薄的很好方式。
第二遍的时候就是记忆+做题,记忆的方法有多种,根据自己的方式方法高效地记忆,记忆还跟时间段有关系,选择是最能集中精力,记忆力最好的时间进行。而做题是检验是否掌握知识点的方法,做题可以选择在听第二遍的时候按章节来做,也可以等听完全部的内容再来做。各种学习方法都是只有在自己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最管用的,因大部分考证的都是在上班族,选择高效率的才能把价值最大化。
经济的话难度大于前2科。难度体现在计算上,不是专业的一开始学起来比较吃力。计算除了需要记忆一些计算公式,还需要知道计算题的解题思路,思路对计算题来说还是很重要,思路有了,怎么变化着考知识点都不怕。
经济第一遍听下来,会感觉懵,似乎是什么的都没听懂,第一以听为主,听了之后不会做不用担心,第二遍再听,第二遍下来比第一遍就会好很多,第二遍除了记忆的部分,计算就需要开始动笔学着算了,动笔就能很好的检验是否学到位啦。要想保证经济科目通过,第三遍少不了,第三遍再听,前2遍不懂的都能懂了,三遍下来,考场里就会得心应手啦,而且会在70分以上。
实务科目就得根据所选择的专业来计划了。建筑专业是最简单的,如果准备考一建的,可以从建筑专业入手,一建不像二建一样,初考和增项分值不同,一建的合格率就是60%,2014年一建的市政专业是88分,14年是因为题目的问题,降了几分。我考过的是市政和建筑,就从这2科分析下,这2科最大的区别就是占比不同,市政因专业多,考第一大章的技术要明显多于第二大章的管理,而建筑专业一、二章的占比都差不多,有些年份管理部分都有可能大于技术,所以考起来要简单得多。
实务的选择题就是一本书的零零散散的考点,针对选择题就是需要基础知识牢固,所以基础课程最少3遍吧,不过建筑专业可以不用3遍,市政的话建议过4遍。对实务起很大帮助的就是历年真题,真题利用好了,学起来效率也很高。
案例有大案例和小案例,意思就是前3题是20分/题,题量不算大,后面2题是30分/题,题量大点。平时练习做题的时候需要计划好做题时间,20分的题在半小时左右,30分的题在45分钟左右,只有平时按这个速度进行,进考场之后才不会感觉时间紧,我考市政的时候差点就没有答完。
说到时间还需要说下选择题时间的安排,做选择题的时候遇到不会做的不要在哪纠结,一纠结时间就嗒嗒嗒的过啦,不会做的,先做上标记,或是先选上一个觉得对的,等后面大题做完了再来看。大题也是一样,遇到不会答的不要就在不会的题目上耗时间,没有思路就先放放,把会做的都做了再来每年的试卷都会有超纲的,超纲的对于考生来说都是公平的,超纲的占比不大,是不会影响60%合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