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目标:通过对色彩知识的运用,找到一种塑造透明玻璃质感的方法。
预期结果:通过对色彩色相,明度,和纯度的分析,找到塑造出符合物体质感的方法。
练习结果:通过增强颜色对比,与添加同类色的方式,初步找到塑造物体玻璃质感的方法。
画前思考:
1. 起形。 画幅2:3,300g 牛卡纸。
2. 分析物体的单色明度与受光关系。
通过打在物体上的高光,和阴影分析得出光是从“左前方”打过来的。
通过软件分析得出物体明度关系如下:
高光:玻璃杯高光处(杯口,杯托,杯底),水滴右边缘,樱桃高光处。
亮面:梨子左受光面。
灰面:梨子正面,玻璃杯两个侧面,樱桃正面,水滴。
暗面:梨子右侧面,樱桃右侧面,阴影。
反光:梨子,樱桃,玻璃杯底右侧底部都受到光滑浅色桌面反光影响,被稍许提亮。水滴右边缘高光是受反光影响。
3. 分析物体的色相及纯度。
通过软件提升饱和度分析得出,同种质感的物体颜色纯度与受光明暗程度有关。
回顾:前次画出现的问题及老师指导意见。
暗部的颜色不够重,对重色的明度判断有问题。
解决方式:加重“重色”与“亮色”及“灰色”的对比。完成后,可以退远,眯眼观察重色过渡到亮色这一块的颜色体积感是否有自然形成。
绘画步骤:
发现问题:
解决方法:
1.在无法叠色后,尝试换成霹雳马,进一步叠色,加强明暗差距。尝试后发现,由于画纸打滑,霹雳马也只能在此基础上叠一遍色,并且会起腻子。
简易色卡制作&颜色实验 ---- 牛卡纸。
方法:
牛卡纸实验小结:
修改后的对比:
总结:
这幅画是第二次尝试独立作画。有一些小的遗憾,比如背景修改后反而不那么均匀了,后期还要在补一下颜色。梨子因为多次修改,导致画纸起毛,造成表面有种猕猴桃的质感~~ 也有对彩铅作画的新的尝试,及在作画过程中的不断思考与改变。比如尝试了结合松节油混色,虽然多次翻车 ~翻车也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另外,可能是晚上拍照的关系,原图的色彩还是比较鲜艳的,但拍的时候明显颜色偏灰了。
下一步改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