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
血属阴而主静,血的运行一方面依赖于气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又依赖于气的固摄作用。气的推动与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衡,是维持血液正常循行的基本条件。气对血的作用又是通过脏腑之气的生理活动实现的。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降、肝气的疏泄是推动和促进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而脾气的统摄和肝的藏血则是固摄血液运行的重要因素。脏腑之气对血的推动和固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既能推动血液的运行,防止血液运行不畅;又可固摄血液,防止血液无故流失。另外,“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涩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因此,气的温煦作用对于血液的寒温适度和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若阳气不足,温煦失司,则血脉寒凝,血行不畅;反之,气有余便是火,火热入血,则迫血妄行,导致出血。
2、脉
血行脉中,脉为“血府”,有约束血液运行的作用,“壅遏营气,令无所避”的功能。因此,脉道的完好无损与通畅无阻也是保证血液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若寒滞、痰凝、血瘀等导致脉管收缩或脉道不通,或由于火热灼伤脉络、内外伤等因素导致脉管损伤,皆可影响血行,使局部出现缺血或出血性疾病变。
3、血液的质量
血液的清浊、黏稠状态等因素,可以影响血液自身的运行。如血液中痰浊较多,或血液黏稠,则可导致血行不畅而瘀滞。血液量的多少,也会影响到血的运行,血“注之于脉,少则涩,充则实。”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