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利时代的浪潮中,节省比创造更为关键,正如郭台铭(富士康总裁,台湾首富)所言:“赚一块不如省一块,省一分钱看的是智慧,赚一分钱看的是运气。”精益生产管理正是为了揭示和减少那些吞噬企业利润的七大浪费。
第一大浪费:生产过剩
过量生产(MUDA)不仅浪费原材料和能源,如材料提前消耗、电能浪费,还导致货架与运输成本增加。隐藏的等待浪费更可能掩盖生产线效率不足。要解决这一问题,企业需转向顾客需求驱动的弹性生产系统,采用单件流生产线,看板管理的实践,以及少人化作业方式,避免设备余力成为隐藏成本。
第二大浪费:库存的恶梦
库存不仅包含待修的不良品,还可能是由于设备不足或换线时间过长导致的浪费。它会滋生搬运、存储等额外成本。要改革库存观念,通过U型设备配置、均衡生产和看板管理减少库存,同时控制安全库存以降低风险。
第三大浪费:搬运的无形消耗
搬运中的临时堆积和不必要的行走都是浪费。通过优化生产线配置、单件流生产方式和站立作业,企业能显著减少这些浪费,强调工作预置的废除和生产线直接化。
第四大浪费:等待的隐形杀手
等待浪费源于流程混乱和生产计划不当。均衡化生产、目视管理和进料控制是解决之道,确保供需及时化,避免人员闲置于自动化设备旁。
第五大浪费:动作的无谓消耗
重复抓取、错误操作等行为浪费了宝贵时间。通过标准作业、生产线U型配置和动作经济原则的实践,企业能显著减少这些无效动作。
第六大浪费:加工的过度
超出或低于需求的精度、多余作业和频繁检验,都是加工浪费的表现。通过工程设计适正化和标准化作业,企业可以降低这种浪费。
第七大浪费:不良品的低效
不良品的产生源自作业不熟练、设备问题等。通过自动化、防误装置和严格的品质保证,企业应推动“三不政策”,以减少不良品的产生和浪费。
降低成本的秘诀在于彻底识别并消除这七大浪费,让企业的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精益生产管理,是通向高效运营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