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孩子填报志愿,家长可以帮孩子做些什么

admin

高考已经结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最让人揪心的问题就是志愿填报。填志愿不是高中生一个人的事,同时也是整个家庭的事。家长如何帮孩子填报志愿?填报志愿家长能做些什么?

一、了解政策是为了不出现报考方面的失误。

父母主要了解本市招生政策和高校招生政策。北京市今年高考政策没有大的变化,只是在政策加分方面有微调。而了解高校招生政策有两个真实且方便的途径,即参加学校的招生咨询和登录学校招生网站查阅。

二、了解孩子主要是帮助孩子准确定位。父母可根据孩子“一模”、“二模”及学校组织的重要考试成绩进行定位,判断孩子成绩趋势。父母重点考虑孩子考试成绩和预估批次控制线之间的差值,在区内的成绩名次。高分生适当考虑绝对分,与往年情况进行适当比较,做一个大致定位。需要说明的是,没有哪个孩子每次考试成绩名次都不变,孩子的成绩如果在校内名次有2%至4%的变化,在区内的名次有1%至2%的变化都属正常范围。此外,绝对分数变化主要用来判断孩子在哪方面还有差距,父母可据此为其制定努力方向。

三、了解大学在于选什么样的高校。父母根据孩子成绩,划定了解学校的范围。如果孩子的成绩定位在各批次控制线附近(正负15分),那父母既要了解批次上较低分数的学校,更要了解批次内的好学校。提醒注意的是,不可放弃批次上的学校,但不要报太高,重点关注批次内学校,因其选择余地较大,尤其是选择专业的余地较大。分数较高的考生在没有很大把握的情况下,千万不要 “冲”,退一点会游刃有余。父母了解学校时,重点了解高校办学历史、师资队伍、实验平台、人才培养和升学就业情况,不要过分使用所谓的大学排名。

四、了解专业是为了初定孩子未来的工作方向。各个学校招生宣传材料和网站都有介绍相关专业情况。事实证明,一个专业的社会声誉往往比一个学校的社会声誉更重要,因为专业意味着就业,专业的社会认可度高,就业自然好。“好的学校有差专业,差的学校也有好专业”是很有道理的。在定学校及专业范围时,考生要遵循“档次有差距(提档分差在40分以上)时选学校,同档次(提档分差在40分以内)时选专业”的原则。道理很简单,同一个学校的学生高考分数有几十分的差距,但就业时没有人看重高考成绩,主要看学校专业信誉度,切忌盲目追求高分专业。考生不妨选同类专业,因为入学后,同类专业申请转专业容易成功。一定程度上就业是选择专业的指挥棒,切不可过分追求“时髦”专业,这些专业经社会认可需要时间。考虑就业问题还要了解国家目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家长如何帮孩子填报志愿?填报志愿家长能做些什么?家长如果做到上述几点,也能在孩子填报志愿的时候帮上一点小忙,最后祝所有的高中生都将取得一个好成绩,考上心仪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