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泉州基督教同治元年(1862年)

admin

在1862年,泉州基督教开始经历了一个重要阶段,当时英国长老公会获得了英国总会的批准,成立了漳泉大会。这个时期是闽南英国长老公会历史上的标志性阶段。随着时光的推移,到了1892年,漳泉大会被进一步划分为了泉属和漳属两个大会。1915年,泉属大会又进一步分化为泉永和厦门两大分会。

1918年,中华基督教会正式成立,包括闽南三大教派,标志着教会组织结构的升级。1927年,中华基督教协进会建立,泉属华人牧师许声炎当选为副会长。紧接着,在1919年,闽南基督教大会成立,分为五个教区,其中泉州地区包括泉永区会和惠安区会,这段时间被称作总会时期。1929年,教会章程进行修改,组织架构被划分为五级,包括总会、大会、区会、堂会和支会,旨在强化教会管理和传教效率。

在泉州,除了主流教会外,还有一些小型派别。例如,基督教复临安息日会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郭子颖引入,起初在通政巷设立会所,后迁至承天巷。还有基督教聚会处,作为教会内部的一个独立分支,1938年设在金刚巷,活动主要在晋江、南安、惠安等地展开。此外,中国上层教民为摆脱外国教会的控制,在20世纪初,宋尚节等人于1935年创立了恩典院,设有固定的礼拜堂,分布在晋江、南安、安溪和永春等地。

扩展资料

基督教何时传入泉州,文献没有记载。泉州发现有纪年的较早的基督教碑,有元朝前至元丁丑年(南宋景炎二年,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正月,“戴舍王氏十二小娘”为其“故妣二亲”,郭氏十太孺、陈氏十太孺”合葬刻立的汉字墓碑;有元朝十德十年(1306年)“管领泉州路也里可温掌教官兼住持兴明寺书写的墓碑;和1313年的“管领江南诸路明教、秦教等”的主教西蒙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