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质粒,质粒(plasmid)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百度百科,对于和DNA、蛋白、微生物打交道的同学来说,质粒是相当常见的东西,如定义所说,质粒是一种小型环状DNA分子。质粒常用于搭载外源基因,导入受体菌种,进行蛋白表达。老簏见过或者听说过的质粒没有100 也有80,而实际用过的只有10来种。在目前Addgene质粒数据库中,已经收藏了大约45000种质粒,有的质粒是天然的,有的是人为设计的;有的适用于微生物,有的则是用于更高级细胞;有“无限”复制的pUC系列,也有兄弟众多的pET系列。总之质粒种类繁多,变化多样,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就来聊聊,一般的用于微生物表达的质粒有哪些特点。任质粒如何变化,老簏认为,有四个方面信息是我们在选择质粒之前应该考虑的:复制源(origin of replication)、复制能力(copy number)、抗性选择(antibiotic resistance)和与其他质粒的兼容(incompatibility)。复制源--origin,pBR322,这是最早适用于大肠杆菌E.coli分子克隆的质粒,至今仍然有很多人在用pBR322及其衍生版本。pBR322(GeneBank accession: J01749.1)是由两名墨西哥科学家Boliver (B) 和Rodriguez (R) 于1977年设计的,长度在4.5kb左右,包含一个复制源序列(rep)、一个rop蛋白序列、一个Ampicilin抗性片段(AmpR)和一个tetracycline抗性片段(TetcR)。rep复制起点序列是质粒上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诱导宿主细胞启动DNA复制机制,使得质粒本身得以复制。pBR322的复制起点序列被称为pMB1,而这里的pMB1并不是一个能诱导极高复制能力的起点,但也可以保证每个宿主细胞包含15-20个质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