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成立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是中国高等师范学校独立建制的开端。经过多次更名与整合,学校在1923年正式命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一所享誉国内外的高等学府。
从1927年整合为京师大学校师范部,到1928年国民政府实施大学区制后改称国立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再到1929年的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直至抗战爆发后被迫迁往西安,学校经历了多次重要变迁。1931年,学校再次独立设置,成为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合并后的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师生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回归北平,并接收了伪北京师范大学的复校复大。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学校恢复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原名。1952年,辅仁大学并入北京师范大学,195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在学科建设方面成绩斐然,拥有77个本科专业,3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师资力量雄厚,两院院士(含双聘)21人,资深教授7人,各类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达284人次。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拥有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联合)、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工程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学科领域广泛,其中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被评定为“双一流”学科,数学、地理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等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拥有教育经济与管理、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环境科学等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以及电影学、世界经济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学校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表现出色,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地理学、戏剧与影视学等学科被评为A+等级,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被评为A等级。在本科招生方面,学校设有两个校区,分别为北京校区和珠海校区,招生代码分别为10027和19027,考生需分别填报志愿并录取。录取时,遵循分数优先原则,考虑进档考生的高考成绩和专业志愿,同时对于相同高考成绩的考生会优先录取相关科目分数高者。
北京师范大学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卓越的学术水平和广泛的学科覆盖,成为国内外知名的高等学府,为培养高水平人才和推动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