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中国奥运英雄故事

admin

冼东妹,雅典奥运会后退役,10年爱情长跑修成正果,结婚、生女,家庭圆满。2007年初,响应祖国号召,重返柔道训练馆,尽管已是33岁“高龄”,但她信心满满。事业、家庭难以兼顾,她给5个月大的女儿断奶,仅用一个月时间,恢复至比赛标准,全国赛夺魁。年底,团体世锦赛两度出战,助中国队登顶。此后,接连夺得2008法国超A级赛和匈牙利A级赛冠军,国内选拔赛“一本”扳倒之前排名第一的李营,奥运积分跃升为该级别第一位,将52公斤级奥运入场券收入囊中。

陈燮霞,8岁能拉动几百斤大板车,力量惊人,被挑入番禺业余体校。启蒙教练黎炳明将其挑选至体校练举重,祖祖辈辈农村生活的陈家,对她练小级别举重并无太多担忧。1999年,成绩优异入选八一队,此后一直留在北京。九年来,回家仅三趟,在家的时间不足1个月。最近一次与家人见面已是两年前。家门口龙眼树硕果累累,此前陈家父母舍不得采摘。陈燮霞如愿夺得女举48公斤总成绩冠军后,父母兴奋地采摘分发给现场所有嘉宾品尝。

庞伟,学习成绩优异,初中到了回民中学。庞伟的姑姑庞艳春说,庞伟小时候爱玩枪,家里像武器库一样堆满了各种“枪支”,电视里的枪战片也对他有很大影响。“可以说,庞伟跟枪就有缘。”2000年,庞伟14岁了,9月份的一天,一个街坊建议他练射击。这个提议让他兴奋莫名,玩具枪都如此好玩且威风,何况真枪呢?家长见状,通过一个叫霍红艳的教练找到了保定市第二重点业余体育学校射击中心的张广伟教练。“既然孩子喜欢,就让他练练吧。”当然,也只是“练练”而已,当庞伟在射击上花去大量心思后,直线下降的学习成绩也让父母很是不安。与大多数家长观念相仿,庞伟的父亲庞彦宏、母亲蔡东芳还是希望这个听话的孩子走一条稳妥的道路。“庞伟这个孩子非常听话。眼看着自己刚刚摸到打枪的门道就要离开,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可大人还是能看出来他是不愿意的。”庞伟姑姑庞艳春就这么一个侄儿,也见证了当年的艰难抉择。

郭文珺,13岁进入西安市军体校,举起心仪已久的手枪,但并未表现出超人的天赋。2003年城运会上,发挥欠佳的她仅获得第九名,文珺心灰意冷,加上年龄不适合再打青少年比赛,队里让她先休息调整。郭文珺在家里没呆多久,就出去打工了。在开元商场里的一个卖体育服装的柜台,郭文珺找到了一份售货的工作。艰辛的打工生活让她感觉到——训练虽然枯燥,但也是一种幸福。经过近一年的打工生涯后,在家人和恩师黄彦华的鼓励下,郭文珺终于重新鼓起勇气,再度举起了心爱的手枪。再度踏进市军体校的射击馆,带着“既然决定回来,就一定要打出个名堂来!”的誓言,埋头苦练的郭文珺,很快便显示出了超人的射击天赋。对此,当了她八年教练的黄彦华深有感触。“这孩子不管从技术上还是比赛的状态上,都很不错,特别是心理素质上,自我控制特别好。各方面都是个练射击的好苗子。”2006年3月,刚刚入选国家队不到半年,郭文珺便一鸣惊人,一举夺得气手枪团体金牌、个人银牌,首次出国参赛就赢得满堂彩。以至于王义夫竟然公开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孩子,就是一块射击的料,她是一百年才会出一个的射击天才。”王总教练的眼光果然独到。2008年8月10日,入选国家队仅2年多,首次亮相奥运会的郭文珺,便在队友任洁失手的不利情况下,时隔八年重新为中国夺回女子气手枪金牌,也写下了西安奥运历史上一页辉煌的新篇章。

张湘祥,从悉尼奥运会男子举重铜牌到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奖牌的色彩更加灿烂,王者回归。一个只有25岁的老将,从17岁一战成名到后来因伤昏迷两天两夜,举重到底给自己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就这样成为了张湘祥挥之不去的噩梦。好在,风雨过去见彩虹。因为热爱,举重带给张湘祥的果然还是快乐。一枚北京奥运会的金牌,这一刻,张湘祥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小顽童17岁成名,张湘祥从小就没吃过苦,练举重纯粹是因为身体条件太好了。张湘祥出生在福建龙岩,他的父亲张雨和是做装潢生意的,家境算是不错。幸福的童年在欢笑中度过,张湘祥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力量。“八九岁的时候,他就能提得动平常只有大人才能提的一桶水了,加上比较胆大调皮,因此从小就显得活泼,像个小顽童。”张湘祥的母亲黄玉曼说。力气这么大,又调皮,得给他找个地方管起来。在启蒙教练朱日平的执著下,本来很心不甘情不愿的小张湘祥就这样走上了举重之路。从8岁进入龙岩少年体校练习举重,12岁时张湘祥就被北京体育大学的谢勇教练选入北体大竞技体校。1999年,张湘祥首次参加全国大赛一鸣惊人,在全国举重冠军赛上独揽56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枚金牌。于是,他顺理成章进入国家队,并成为了国家举重队最年轻的选手。一年后,2000年9月16日,年仅17岁的张湘祥踏上了悉尼奥运会的赛场,他最终获得男子56公斤级铜牌。一战成名,张湘祥成为了中国举重史上最年轻的奥运奖牌得主。少年英雄多磨难,悉尼奥运会归来后,就在张湘祥的实力再次逐渐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时,一个让他至今都胆战心惊的意外发生了。2003年,张湘祥备战雅典奥运会时在训练中腰部受伤,医生在为他打封闭时将药水打到了他的腰椎里,张湘祥立刻陷入了昏迷,而这一昏迷就是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才有知觉,算是保住了命。”张湘祥回忆说,“醒了之后,恢复了一段时间。但是心理那关是怎么也过不去。”张湘祥对自己的前途产生了怀疑。强势回归再创辉煌,“举重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随着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我也越来越明白了。我热爱举重,我要在举重台上证明自己,这难道不才是最重要的吗?”张湘祥说。就这样,2006年,张湘祥重新出发。当年就获得了全国冠军赛62公斤级亚军,2007年则拿到了全国锦标赛的冠军。然后就是最关键的奥运选拔赛。今年4月在泉州举行的选拔赛中,在自己的家乡父老前,张湘祥用3个第一宣告他的强势回归。“现在的我和8年前已经不同了,这些年经历了太多,而我也长大了。”张湘祥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也将有可能退役。”昨天比赛结束后,张湘祥这样说,“如果离开举重并不是我对举重没有感情,而是想知道自己除了举重还能不能做得更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