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5日,中科院被骗博士晒出的工资单显示,他在国内的月均收入仅为5000元。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对比之下,华中科技大学一名90后“本直博”博士的年薪高达201万元,读博的差距之大,令人震惊。
自1981年我国博士研究生制度建立至今,已走过42年历程。期间,我国累计授予的博士学位人数仅约110万,博士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顶端,人才选拔极为严格。
博士生作为科研人才的重要储备,尤其在关键核心领域,我国博士生数量存在不足。近年来,我国STEM专业毕业生的教育水平领先全球,但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前沿领域,顶尖人才仍然稀缺。我国在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国际重大奖项上的获奖者数量不多,仅屠呦呦和杨振宁两位科学家在2015年和2019年获奖。
早在2018年,杭州余杭区就提出,社区干事的博士生首次聘期为3年,享有“五险一金”,博士年薪约38万,硕士年薪约35万。近来,硕博研究生竞相投身社区工作,甚至进入中小学任教。2023年7月,470位名校硕博研究生竞争中石油一个行政岗,中石油总部提供了统一薪酬标准和进京落户的福利,而兰州石化分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则提供六险两金和人才补贴等。
央媒曾发表社评指出,读研的尽头并非仅限于考公考编,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体制内工作。中科院博士的月均收入5000元,这一数据可能是个例,反映了个人努力程度、职业选择与收入之间的关联。无论是选择科研工作,还是考公考编进入高校和国企,博士研究生的月均收入不应如此之低,除非个人能力或选择存在局限。
长期来看,我国博士生教育以学术学位为主,应用型专业学位博士比例较低,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一现象反映了我国博士教育体系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的脱节。针对这一问题,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提出,未来将逐步扩大专业学位硕博生的比例,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的高端人才,包括能够解决实际重大技术问题和技术攻关的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