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革”期间,当时学校经历了专业停办、师生疏散的困难时期,辗转于武宁和景德镇等地,学校的教育和研究实力受到不小的影响。1972年,学校恢复了办学,化学工程系重新设立了“无机化工专业”和“有机化工专业”,并开始招生。1976年,增设了“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并开始接收新生。
1983年,学院增设了“食品工程”专业,1986年,为了更专业化的管理,食品工程专业从化学工程系独立出来,成立了“食品工程学院”。同年,对原有专业进行了调整,将“有机化工”更名为“精细化工专业”,“无机化工”改为“化学工程专业”。同时,学院增设了“环境工程”专业,为环境保护领域培养了大批人才。
1999年,教育部对专业名称进行了统一调整,将“精细化工专业”和“化学工程专业”合并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同时将“化工机械与设备”改名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2003年,学院又新增了“制药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专业,并开始招生。同年,“安全工程”专业也得到了批准,正式招生。
随着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南昌大学得以发展壮大。1994年,化学工程系与化学系合并,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从化学工程系独立,与土木建筑工程系合并,形成了“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1999年,环境工程系与化学工程系合并,形成了“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并在2003年更名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年,学院再次使用了“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的名称,继续为我国的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输送优秀人才。
扩展资料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是在1958年成立的江西工学院化学工程系的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多学科交叉的工科学院。创建伊始,化学工程系当年就招收了第一届“无机化工”专业和“硅酸盐”专业本科生,次年“有机化工”专业开始招生。该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8人,在职专任教师84人,其中专任教师84人,教授23人;副教授26人;硕士导师28人、博士导师13人;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赣江特聘教授1人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