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合肥科创新型研发机构全盘点

admin

合肥,这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汇集了众多世界级的科研机构,致力于推动前沿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下是对合肥部分创新型研发机构的全盘点,旨在展示它们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作为事业单位,依托中国科大的科研成果,构建了覆盖全国的专业技术转移转化体系。至2021年,该研究院累计建立应用工程技术中心19个,共建联合实验室68个,入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累计孵化科技创新企业292家,其中90家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引进各类人才近740人,探索院企联合培养创新人才新模式。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以“政府资金引导、政产学研合作”为原则,围绕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建设了“智能制造技术服务中心”等五大中心,形成“人才培养引进、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培育转化”等八大功能,旨在打造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产业发展的创新引擎。

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成立于2014年,通过政府与中科院的合作,采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企业化运作方式,致力于科技成果的转移与落地。自成立以来,构建了“技术孵化、技术转化、企业孵化、创业投资”四位一体的创新机制,形成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服务链五大要素紧密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作为清华大学的派出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的科技、人才优势,创建了公共安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的协同创新体系,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公共安全科技和产业创新基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肥创新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由安徽省政府、合肥市政府与北航合作共建,围绕微纳科学与技术、天临空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智能电动运载器等重点领域,构建了创新平台,并计划到2025年实现国家级创新平台、规模以上科技型企业、高端人才、在校学生规模的显著增长,带动千亿元产值,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作为合肥市与哈工大的合作平台,下设六大研究所,打造“智能机器人”技术及产品体系,作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供全方位培育孵化体系。

安徽工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推进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成果在安徽省的转化与产业化,已发展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等,拥有多项“国字号”、“省字号”品牌。

合肥能源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同建设,围绕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开展科技创新及产业孵化工作,助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板块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及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天津大学合肥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作为天津大学在合肥的新型研发机构,聚焦先进动力、集成电路、智慧电力、人工智能、新材料、医工交叉等科研领域,为合肥的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动力。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以金融、大数据、国际化与交叉学科为办学抓手,打造世界一流金融学者的荟萃高地、国际化金融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提供金融产业调转促推手。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成立于2019年,为安徽省和中国科学院共建的省事业单位法人,重点部署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磁约束聚变、可再生能源以及智慧电力电网四个研究方向,构建了一流的研究设施、核心技术、研究团队和科研成果。

安徽大学绿色产业创新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聚焦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材料等领域,打造高层次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平台,已获批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安徽省人工智能实验室),成立于2021年,参照国家实验室体制机制建设运行,依托中国科学院和安徽省的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