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限定型题型的解题方法。
由于这类题型已经限定了解题的原理,所以比较简单,但是有的同学得分率并不是很高。原因是没有掌握它的具体解题方法。正确的方法是:
首先,在大脑中或者草稿纸上迅速回忆写出限定原理的内容(注意:哲学既有原理又有方法论),这是解答好这类题型的第一步,比较关键。
其次,通读材料,找出与限定原理有关系的相关“信息”,这是一个“演绎”的过程,需要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用笔划出。并进一步分析划出的信息与限定原理是否吻合。(注意: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不能走马观花)。
第三,把原理与相关信息联系起来,进行论证找出的信息是有效还是无效,也就是说,论证找出的信息与限定原理能不能相互说明问题。(注意:论证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就象小学数学里的验算一样,对答案的有效与否起到很大的作用,很多同学根本不论证自己的答案与问题之间的严密性,这不是一个好习惯)。
第四,在草稿纸上做出简要的答案,并做进一步的论证。很多同学缺少这一环节,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答案的正确、科学与严密性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注意:很多同学认为这样做很浪费时间,但是对于一个对课本知识很熟知的学生来说,这并用不了很长时间,尤其对一个对答题技巧有一定把握的同学,这更是他们得高分的关键所在)。
第五,最后才是我们把答案用工整的字迹与规范的格式写在试卷上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前面的基础上完成,因此很快。(注意:如果你的答案很正确,但是由于你的字迹与卷面使得你失分,这对高考是很严重的事情,也许因为一分你与重点大学无缘,因此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这一点)。
下面在说说半限定型题型的解题方法。它的答题方法与全限定型题型的解题方法基本一样,区别主要有:
全限定型题型在解题的时候,要求对限定原理做全面的作答,因此答案组织的时候,对限定原理与材料有关系的方方面面做详细的作答。比如:用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分析以上说法的正确性,那就可能具体涉及到这个原理的三个方面,即(1)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2)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般对内外因的辩证关系的这三个方面做较详细的作答。而对半限定型题型在解答的时候,因为它限定的是一定的范围,因此可能设计到这个范围内的很多知识点,所以对涉及到的所有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一般不做很详细的作答。比如: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的哲学道理,可能有内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这个答案要点,但是一般情况下再不做较详细的作答,只是点出这个答案要点,做一点有效分析就可以了,因为还有较多的答案要点要答。
一句话二者的主要区别就是“详”与“略”的得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