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国古代从汉代起,就是一个以儒家思想做为治国思想的国家,宋明理学对汉代以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新的反省,并通过这种反省致力于儒学的复兴。理学直接承继孔子到孟子的先秦儒家,同时理学思想体系也有选择性的吸收扬弃了道家、玄学、道教以及一些佛教的思想。理学能够在宋以后获得这样的发展,正是因为它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批判地吸取了不同思想的营养。
再次,明初时期明帝国的统治者,以孔孟之书为经典,以程朱注解为规矩。(据说,为什么这样,是因为朱元璋与朱禧都姓朱。开玩笑。)
传统儒家学说,在经过历史的发展到了宋末变得不再适合当时的社会。这个时候,必须要对其补充,任何学术,学说,思想都是这样的,要后人不断的完善,把不合时宜的东西就成符合时代的东西。这种就是宋朝理学的思想。元代后帝国统治者力推崇理学。定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科举考试的依据。这就把理学,定义为狭义的理学范畴了。
再次,明朝中后期,无论是“心学”的崛起,还是明代晚期的总结与反思。都是对明代理学的修正与补充。(心学,也叫王学。也属于理学的一种。)明以后当帝国统治者,把朱理定义为正统的时候,全国上下,会受到朱理的影响。对朱理(明代理学的正宗)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限制了人太多的自由。所以,到明朝中期,就会有王守仁的“心学”,可以说“心学”是对朱理的一种反抗。所以明万历以后,明朝社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思想解放。解放太多也会,过犹不及到了晚明时期又有一个理学的回归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