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者”原文为“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不可不善为择所而后错之,错险则危”。
以上这段话出自《荀子·王霸》。
用白话文解释是:
治国是极为重大的事,一定要认真选择立国之道和治国之人担当这样的重任,一旦在这方面问题上出错,国家就危险了。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选择正确的国策和由杰出的人才掌管这个国家,便是“国之大者”。
《荀子》现存:
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繁荣发展;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
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人为)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