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图书馆馆舍规模宏大,总占地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米。馆内设施丰富,设有15种类型的阅览室,包括中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期刊、报纸、台湾及港澳地区、检索工具书、参考工具书、信息资料、广东文献、孙中山文献馆、古籍善本、中文书刊外借、外文书刊借阅、图书馆学、自带书刊阅览以及专题研究室等,共计30多个专业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视听阅览室、缩微阅览室和电脑检索室等设施一应俱全,普通阅览座位总数达到2000个,报告厅和视听室座位800个。
图书馆实行全开架借阅政策,除了地方文献资料阅览室和古籍、善本图书阅览室外,其他10多种普通阅览室以及外借书库都对读者开放,馆内藏书总计约100万册。日均接待读者3500至4000人次,年度外借图书量达到221.5万册次。该馆致力于文献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定向服务和跟踪服务,为生产科研单位提供“广东信息”等资料。
新馆启用后,中山图书馆充分发挥馆舍资源,积极举办各类展览、学术报告会、专业讲座,同时也注重残疾读者的需求,与相关单位合作举办针对聋哑人、盲人等特殊群体的活动。馆内设有业务办公室、研究辅导部、采编部、阅览部、报刊部、外文部、外借部、读者工作部、参考信息部、技术部、培训部、古籍部和地方文献部等多个部门,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办公室和广东省图书馆学会秘书处也在此设立。
馆内共有固定工作人员232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13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者49人。该馆还承担着对省内市县公共图书馆和基层图书馆的业务指导,研究辅导部负责巡回辅导和人员培训,同时出版季刊《图书馆园地》。馆内曾编纂有《广东辛亥革命资料索引》和《康有为、梁启超资料目录》等重要参考资料。
扩展资料
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在广州市东山区文德路中段。1921年创立,原为清末广雅书局藏书楼。后更名广东人民图书馆。1933年兴建广州市立中山图书馆。1955年省、市图书馆合并改名广东省中山图书馆。1986年新馆在文明路落成。藏有古今各种书籍280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