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学院太谷师范分院其前身是山西省立太谷师范学校。1949年4月,由晋中第三中学和太谷县立中学合并后成立。晋中学院师范分院的前身是太谷师范学校和太行师范学校。1949年2月,省政府发文,合并了原晋中第三中学和太谷县立中学,成立了山西省立太谷师范学校。60年来,太师从创建之初的477名初师学生,到今天的11个系部、26个专业、7300名大专学子;从建校时的初师、简师、中师,到新世纪的师范大专、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本科远程教育、研究生课程班;从起步时单一的师资培养,到现在“培养培训一体、教学研究通融、办学服务并行”的多元化、多层次办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创新教育,培养人师,服务小学,为教育事业奠基”的办学宗旨;坚持把学校建成“地方性小学教师教育中心,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教育服务中心”的办学目标;形成了“以教育让农村更美好为理想,以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主动服务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导向,以中心小学建设和教学做实践为载体,培养学得实、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农村小学教师”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分科培养,注重综合,强化实践,发展专长”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了以“面向农村、服务小学”为核心的办学思想体系。
学校位于太谷县城内。创立初期,除现址外,还占有孔祥熙宅院和无边寺白塔院,以办初师班为主,兼办高级短期班等。附属小学设在安禅寺院内。1952年8月,学校除招三年制初师和短师班外,又招收后师(即中师)班,由初等师范开始向中等师范过渡。10月,寿(阳)榆(次)太(谷)祁(县)联师并入太谷师范。1954年9月,平(遥)介(休)灵(石)联师又并入,学校更名为“山西省太谷师范学校”。1958年,学校兴办了教具厂、铁工厂、木制厂等16个厂(场)。1959年,学校只办中师班,初等师范向中等师范的过渡结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招生中断。1967年校办教具厂被山西省教学仪器供应站接管。1970年附属小学下放归太谷县管辖。1971年7月,学校恢复招生。1973年12月,恢复太谷师范附属小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恢复正常,并加快了发展。1981年10月学校白塔院被太谷县接管。1988年,国家教委派人来校考察评估后,授予学校“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方向明确,成绩显著”荣誉。并奖励10万元。90年代初,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省教委的高度评价,把太谷师范确定为山西省中师对外开放的“窗口学校”。1999年12月,学校与太谷县签订协议,以孔祥熙宅院置换了太谷县原人大院。太谷县将孔祥熙宅院进行了开发。2002年,学校开始招收“3+2”学制的大专生,设置有小教文科、理科、英语、计算机、音乐等专业,学校进入由中师向小教大专的过渡时期。为顺利完成过渡,学校新的领导班 子提出了“创新教育,培养人师,服务小学,为教育事业奠基”的办学宗旨,确定了把学校建成“小学教师教育中心”、“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教育服务中心”的办学目标,确定以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实现办学目标和顺利完成过渡的突破口。2002年9月开始,学校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出了“绿色校园”、“人文校园”、“诚信校园”、“科学校园”和“数字校园”的“五个校园”创建活动。创办了“白塔讲坛”,创刊了《小学教育通讯》,学生社团蓬勃兴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塑像于2003年元月落成,中陶会会长方明老先生及省教育厅、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出席了揭幕仪式。2004年4月,与北师大签署了合作协议,学校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实验基地”。5月,根据省政府文件精神,学校更名为“晋中师范高等学校太谷分校”。2005年5月,学校又更名为现名。同时,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迁址榆次办学的决定,学校目前正在榆次筹建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