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代,当时益阳作为原县级益阳市成立,因位于益水之北而得名益阳县,隶属于秦朝的长沙郡。这片土地在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楚国,战国时期为楚黔中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益阳继续保持在郡一级的行政划分中,覆盖了今天的桃江、安化、新化等地,以及部分临近县市。
经过三国时期的衡阳郡,隋朝时期归属潭州和长沙郡,五代至宋朝历经鼎州、潭州,元朝升为益阳州,明朝和清朝时期则隶属于长沙府。1937年,资阳区首次归属湘江道,随着历史变迁,行政区划多次调整,1949年和平解放后,益阳城关区成立,逐渐发展为益阳市的一部分。
1952年,益阳市划归常德专署领导,1953年升为省直辖市,1958年归属益阳县,1961年至1962年又回到常德专署管辖。1984年,益阳市部分区域划归益阳市,1994年撤销县级益阳市,成立了现在的资阳区,行政边界以资江为界,部分乡镇归属改变。1996年,益阳市长春工业园成立,对区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005年,资阳区进行农村综合改革,乡镇数量减至6个,街道合并为2个。这座古城的历史长河中,从秦始皇到现代,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变迁与发展,彰显出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行政区划的演变历程。
扩展资料
资阳区位于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城区资水北岸,人口42万,面积680平方千米。工商业基础雄厚。工业拥有电子、轻工、化工、冶金、机械、纺织、食品等10多个门类;商业形成了“十场十厦四条街”商贸群体,有家润多、爱丽丝、金都等三家大型综合超市和商业步行街。农业开发潜力巨大,盛产稻米、苎麻、柑桔、水产、湘莲。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迅速发展,水陆交通形成密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