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1/4

admin

O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占电子总数的1/4。

次外层电子数是原子核外倒数第二个电子层,或者说是最靠近最外层的电子层,比如某个原子有KLMN四层电子层,N层叫最外层,M层叫次外层,而如果某个原子只有KLM三个电子层,那么,M层是最外层,L层是次外层,如果只有一个电子层,那就没有次外层。

例如:氧原子核外共有8个电子,第一层电子数是2,第二层电子数是6,也就是次外层电子数为2。硫原子核外共有16个电子,第一层电子数是2,第二层电子数是8,第三层电子数是6,也就是次外层电子数为8。

电子层,或称电子壳,是原子物理学中,一组拥有相同主量子数n的原子轨道。电子在原子中处于不同的能级状态,粗略说是分层分布的,故电子层又叫能层。电子层可用n(n=1、2、3……)表示,n=1表明第一层电子层(K层),n=2表明第二电子层(L层)。

依次n=3、4、5时表明第三(M层)、第四(N层)、第五(O层)。一般随着n值的增加,即按K、L、M、N、O……的顺序,电子的能量逐渐升高、电子离原子核的平均距离也越来越大。电子层可容纳最多电子的数量为2n²。

电子排布规律:

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n为电子层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由里向外,排满了L层才排M层。以上四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

排布原理:

1、泡利不相容原理。

2、能量最低原理。

3、洪特规则。

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28182n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