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蟋蟀的住宅》课文文段中,从慎重地选择住址、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自己挖掘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介绍蟋蟀的文章,其中描述了蟋蟀对于居住环境的独特要求和它们的建筑能力。在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蟋蟀并不愿意随遇而安,它们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有着非常谨慎和细致的考虑。
蟋蟀在选择住址时非常慎重。它们不满足于只是找到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而是要确保自己的住宅能够符合它们的生活需求和习惯。
它们会选择向阳、隐蔽、干燥、平整的地方,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和舒适。这种对于住址的精心选择表明了蟋蟀对于生活环境的积极态度和不满足于仅仅随遇而安的态度。
蟋蟀在建筑住宅时也表现出了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它们不会利用现成的洞穴或者简单地挖个洞就住进去,而是要自己挖掘洞穴。
在挖掘过程中,它们会使用自己的前足和后足,以及嘴巴和身体的运动来挖掘和修整洞穴。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技能和耐心,但是蟋蟀却能够完成得非常好,这说明它们具有积极进取和精益求精的态度。
《蟋蟀的住宅》创作背景:
《蟋蟀的住宅》是由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蟋蟀的住宅的特点、建筑过程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向读者揭示了蟋蟀适应自然环境、追求生活质量的生活态度。
在创作背景方面,法布尔对于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研究。在观察和研究中,他发现很多昆虫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都会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栖息地和筑巢地点。而蟋蟀的建筑才能和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引起了他的浓厚兴趣,这也是他写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法布尔在研究蟋蟀的过程中也深受19世纪法国社会的影响。当时,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很多人离开了乡村和自然,搬到城市中居住。
但是,法布尔认为人们不应该忘记自己的根和自然环境,而蟋蟀这种昆虫能够让人们回忆起自然的美好和童年的乐趣。因此,他通过描写蟋蟀的住宅来表达对于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于城市化带来的变化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