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焉,乃,然,则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及例句(初二下册之前的例句)

admin

.焉

1. 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 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1.副词

(1)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可译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岳阳楼记》)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狼》)

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3.第二人称代词,可译为“你”、“你的”。例: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1. 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为“这样”、“如此”。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 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为“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 助词,分两种情况:

①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 ……地”。 例: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②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的格式,“……的样子”“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1.连词

(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 例: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出师表》)

(3)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 例:余则蕴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2.表示判断

可译为“就是”。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