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带孩子学好语文—小学生必背文学常识–杜鹃啼血

admin

在引导孩子深入语文学习中,掌握小学必备的文学常识至关重要。其中,杜鹃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杜鹃啼血的典故源于《华阳国志》中望帝杜宇的故事。杜宇作为蜀国的君主,以其教化民众务农的功德备受尊敬,后将帝位禅让给开明,隐居后化身为杜鹃鸟,每年春季以哀切的啼声提醒农事。李商隐的《锦瑟》中“望帝春心托杜鹃”即源于此,杜鹃的啼声被赋予了悲切与催促的象征,寓意着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关怀。

这个故事不仅能增强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通过亲子互动,提升家长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家长在讲述中,用自己的知识和视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让孩子们在日常中积累这些文学典故,不仅是提升语文素养,更是对他们个人成长的赋能。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李商隐的《锦瑟》,感受那份深深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淀。

锦瑟

唐·李商隐

五十弦的锦瑟无端起,每一弦每一柱都唤起逝去的年华。

庄周梦蝶的迷幻,春心寄托在哀啼的杜鹃声中。

月照沧海,明珠含泪,日暖蓝田,玉石生烟,都是过往情感的追忆。

这份情怀,虽可追忆,但当时的情境已令人心生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