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组诗,其中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744年),当时李白因受诬陷而被排挤出长安。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面对政治道路上的困难时的愤激情绪,同时展现了他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积极浪漫主义情怀。
诗的开头四句描述了朋友为李白举行的盛大告别宴。通常喜欢豪饮的李白,在面对美酒佳肴时却无法享用,他放下酒杯和筷子,拔剑四顾,内心充满茫然。接着,诗人用“冰塞川”和“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重重难关。
在心境茫然之际,李白想起了历史上两位克服困难最终成功的人物:吕尚和伊尹。他们的故事给了他信心。然而,当他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前路的艰难又让他感到困惑。诗中反复的“行路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
最终,李白拒绝在离别的宴席上表现出绝望。他以充满信心和展望的语气唱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坚信尽管前路艰难,但他总有一天会像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风破浪,实现自己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