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意思是:大鹏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波涛,环绕着旋风就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这句话是出自庄周的逍遥游,我们一般在高二的语文课本上能学习到。
【摘抄部分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文】
北海有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振翅飞翔起来,它的翅膀象垂在天上的云。这只鸟,海动的时候就要迁移到南海去。南海就是天然的大池子。《齐谐》是一本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的记载说:“大鹏迁移到南海去的时候,翅膀在水面上拍击,激起的水浪达三千里远,然后趁着上升的巨大旋风飞上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山野中的雾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活动着的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赏析】
庄子用“不知其几千里也”描述鲲、鹏的体大背大;”若垂天之云”描述鹏的翅膀大;“北冥”、“南冥”、“九万里”描述鹏活动范围的广阔,展现了磅礴壮观的黄面,浩渺无垠的北海之上,瞬息之间“不知其几千里”的巨鲲化为“若垂天之云”的巨鹏,振翅一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是何等雄奇壮阔的。紧接着转入对九万里高空景观的描写,只见“野马”奔腾微尘浮游,天幕难辨其色,这又是何等高远幽寂的境界。对鲲、鹏的描写,表现出庄子对宇宙人生的一种哲理思索。
【应用场景】
这句话个人认为日常应用比较少,一般都是语文考试是填空题或者文言文翻译会遇到,需要好好背诵原文和译文。
【庄子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和他的门徒一起编著了《庄子》,其中的庄周梦蝶、濮水垂钓、濠梁之辩等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