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聚咖

合聚咖

从《野草》看鲁迅的孤寂情怀

admin

鲁迅在《野草》中融入了他的哲学思想,并强调这部作品是“属于我自己的”。他并不鼓励青年们阅读《野草》,因为这部作品完全属于他个人,体现了鲁迅独特的个性和话语风格。通过《野草》,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鲁迅的思想和灵魂。尽管《野草》也存在一定的遮蔽,但与其他作品相比,它较少地掩盖了鲁迅的真实声音,更多展现了他的恐惧、悲凉和绝望。

鲁迅曾在夜间写作《野草》,他认为白天和晚上的自己是不同的。在白天,人们通常会戴着面具,而到了晚上,尤其是在独处时,人们会摘下面具,面对真实的自我。鲁迅认为,即使是面对真实的自我,人们仍然会受到皮肤等遮盖物的限制。因此,他主张要掀开皮肤,露出里面的血淋淋的筋肉,这才是最真实的。

鲁迅的哲学非常丰富和复杂,其中包括人道主义思想和个性主义思想。在《野草》中,他主要讨论了个体生命的深层困境。鲁迅将个体生命放在历史的时间轴上,考察人类个体的生存困境。他质疑“黄金世界”的存在,认为即使在最美好的未来,仍然会有矛盾和斗争。

在《野草》中,鲁迅还讨论了关于过去的神话。人们常常用怀旧来安慰自己,但在鲁迅看来,这种怀旧情绪只是人自己制造的神话。他以《风筝》为例,回忆自己小时候对弟弟的虐杀,强调这是一种不可挽回、不可原谅的罪过。

鲁迅还讨论了关于死亡的神话。他通过《死后》这篇文章,想象死后可能发生的事情,从而质疑死亡是否真的是痛苦的结束。他认为,死亡不是人的精神避难所,人们不能逃到死亡里去。

在《野草》中,鲁迅还创造了许多文学意象,如“死火”,来象征人类的深层困境。通过这些意象,鲁迅探讨了生命和死亡、希望和绝望等命题,展现了他的独特想象力和哲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