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直到18世纪中期,人们一直认为植物体内的全部营养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并不认为植物体能够从空气中得到什么。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一个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也不容易窒息而死。他指出植物可以更新空气,但并不知道植物更新了空气中的哪种成分,也没有发现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后来,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不仅是对植物生理学的探索,也推动了我们对大自然的认识。它告诉我们,植物不仅能从土壤中获得营养,还能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同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些发现不仅对植物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也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光合作用的机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氧气和食物的来源,也为能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可能,例如通过光合作用的模仿,开发出光合作用燃料电池等新型能源技术。
扩展资料
氧合作用是植物把水和氧气合成(CH2O)n 的形式即合成淀粉,葡萄糖之类的。 有氧呼吸是把有机物(如葡萄糖)分解的,在细胞的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进。动物植物都可以有这个有氧呼吸(例如慢跑,和正常不剧烈的运动) 。